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继续教育该改改了

2016年11月2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学强调医者的医学技能和经验积累,因此在理论基础累积后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新形势下,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有哪些可以创新和推进的地方呢?
中医药继续教育该改改了


时间:2016-11-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蕗鋆

 

 


  继续教育是针对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重要阶段,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取得很好成效,但在培养模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新时代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医药继续教育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近日,在昆明举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第5次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会换届会议上,来自多个机构的中医、科研教育专家围绕“聚焦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关注管理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去名利化

  在医学领域,继续教育从1980年开始探索和试点,2000年到2010年左右全面发展,至今已有30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处处长宋仙保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包括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机构的逐步健全以及52个基地的建设。但是2010年到2015年,我们的继续医学教育跟前几个时期比有所弱化。虽然继续教育的机构、项目和学习的人多了,但是各种负面效果也开始显现。其中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地域间和学科间的发展不平衡,机制上相关约束没有达到强制的层面,管理流于形式,刷学分现象仍存在,在继续教育形式上也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够。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继续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屠志涛深有感触,并在讲话中提出中医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去掉三化。他指出现在中医继续教育行政化、名利化和中心化色彩太浓厚,如何利用我们的工作把行政化色彩去掉,让大家自愿来学,不是为了名利、学分,也不是为了保住什么职务,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

  在中医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郝微微提出,现在培训基地的质量良莠不齐,师资队伍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一定的流失,而全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只占到了整个医学继续项目中很小的比例。培训时间和工作冲突已经成为目前中医全科医师参加继续培训的一个比较大的难题,时间和经费都比较紧张,这是个普遍问题。

  基层的中医药人员培训体系也存在着不完善等问题。河南省中医管理局科研教育处处长马高峰表示,人才问题制约着基层中药服务的提升,已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现有的人才培养项目存在针对性不足、培养模式单一、不突出、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我们要继续在培训内容、培养主体、组织规模和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中医药继续教育应注重模式创新

  面对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屠志涛在讲话提出中医药继续教育模式改革,首先必须实现新“三化”,即职业生涯化、资源化、信息化。职业生涯化是一个医生进入医学体系所确立的目标规划,即如何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在资源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将国际交往、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标准化等所有资源用于继续教育;互联网时代,中医继续教育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但线下所提供学术氛围与线上授课模式相结合,将更有助于继续教育信息化的提升。其次,建立继续教育体系和学术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标准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可以向西医学习,不仅是一种供给侧改革,即服务模式的改革,也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改革。继续教育拥有自己的市场,但是中医药的模式如何建立是重点。最后要实现“三创”,即继续教育管理创新、创造、创业,以“中医在线”为例,积极创业,建立起一个紧密合作的大团体。如今“中医在线”已在同行业中最具影响力。

  屠志涛强调,未来继续教育服务基地在各区域做好自己规划同时,可以通过网络等桥梁进行沟通,资源互补,完善继续教育机制。继续教育品牌课程的评选也应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具有启发意义的好项目。各基地应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形成刊物,将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做大,做强。

  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上,宋仙保介绍,要成立专门机构,目前在国家层面就是继续教育中心,今后要承担更多责任;设立检测点,撰写继续教育年度报告;出台继续医学教育指导意见。扩大基地的数量,更要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把远程跟基地实操相结合,并把理论学习放到网上去,但是实操要放到基地。

  移动互联为中医继教搭建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继续教育也可以改变之前单一的教育模式,尝试更多形式。与会专家在交流中表示,微博、微信、客户端,还有我们传统的网站以及论坛,这些方式其实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一些专业的微信公众号里有大量文章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临床学习。此外,微信群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现在新媒体有移动化、社交化、互动化、视频化等特点,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视频化。本次会议“中医在线”平台进行了视频直播,虽然会场只有几百人,但有七千多人通过此平台同时在线,观看了专家的演讲。与会专家纷纷对这种形式称赞。“中医在线”视频化、移动化的学习方式,在互动性和传播趋势上都很有优势,在中医药继续教育方式上是一个很好的创新。

  那么,如何通过互联网重构我们中医传承教育的体系呢?作为本次会议的协办方,北京中医在线教育中心宣传处处长王擎回答道,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可以通过互联网纳入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五级架构的互联网中医传承互助体系,开展一个全新、全面的平台,为中医药继续教育整合资源,实现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