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中国中医药报:坚定信念,种好中医药“责任田”

2017年02月0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坚定信念,种好中医药“责任田”


时间:2017-02-0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之际,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医药有了法律保障,有了明确的施工图,作为中医药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昂首挺胸,坚定中医药自信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作为中医药人,一定要坚定中医药的自信,发展中医药不动摇、不折腾。只有自信,才能干成事。我们从事的不仅是一份职业,而是甘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中医药事业。

  传道授业,培育中医药人才

  当务之急是潜下心来,向学重教。第一,要真正打造一批“教学型名师”,积极鼓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当本科生的导师,做三尺讲台的常青树,授业解惑的热心肠。第二,要攥紧拳头抓优势学科攻坚。千方百计要打造自己的特色学科,知名学科,争创一流学科。一切资源、资金向优势学科攻坚倾斜,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继承创新,助推中医药发展

  没有继承的创新,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的继承,则是墨守成规,失去生机活力。青蒿素是受中医药理论启发和指导,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获得的成果,是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的成功典范。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先证明了中医药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其次促进把继承和创新作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中药学人,这些年来,一直强调回归中药学教育的本源,强化学生“中医药辨证思维”“科学思维”“双思维”的培养,在中药学专业认证中得到认可。第一,继续抓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做好濒危、稀缺中药材种质种苗资源库建设。第二,进一步建设好安徽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以“十大”皖药为抓手,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以疗效为基础、问题为导向,提升中药品质和学术创新。第三,积极做好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培训项目的谋划和教育,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和发掘。

  以文化人,传播中医药文化

  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仅在于营造氛围,更重要的是“以文化人”,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传播,让民众真正理解和认同,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

  首先,要积极宣传倡导用好中药。不但要研制出“好药”,更要让老百姓科学地用药,不迷信、不滥用。其次,要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普。我们将坚持绿色发展,凸显中医药优势,高标准、大手笔建设一个绿色、中医药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校园。以新校区中药资源中心、药用植物园为重点,打造“中药药博园”,合理布局观赏性中药花卉和植物,使中医药校园成为高品位、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绿色生态文明示范园,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吴达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