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北京周报:中医药走出国门还需做到三件事

2017年03月1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走出国门还需做到三件事


发布时间: 2017-03-09 

 来源: 《北京周报》 

作者: 崔小琴 


   有着347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走出国门的步伐。去年11月,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落地南非,引发了各方关注,随后更是搭建了国际在线平台TRTMED.COM,为中医药国际化实现了“互联网+”新布局。

  以“同仁堂”等为代表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在走出国门时,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尴尬和问题。对此,《北京周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协会秘书长杨金生。杨金生委员认为,中医药走出去应该分三步走。

  他说,中医药走出去首先是文化走出去,要让受众对中医药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西医是怎么进入中国的?跟着教堂和教会。当时中国的妇女还习惯在家中通过接生婆生产,新生儿死亡率高。而西医的医院里,通过手术预防感染,降低了死亡率,青霉素的使用更是大大控制了炎症。因此,中国人慢慢开始接受西方医学。中国应该编著中医药教材,如实客观地介绍中医药知识。不能像现在某些所谓的健康宣传那样,今天有个专家讲要多吃某种蔬菜,明天另一位专家又站出来说不能多吃这种蔬菜,这些前后矛盾的宣传会歪曲中医药文化。

  第二,中医药服务要跟上,要在国外建立服务点。我们现在有很多文化服务中心,也应该有医疗服务中心或者门诊部,应该在国外的大医院建立中医病房,让当地人感受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中国人为什么相信中医药,我们感冒了,吃感冒清热冲剂,吃过汤药,病很快就好了。因此,我们在当地提供这些服务,让当地人真正体会到中医药的药效,自然就会被慢慢接受。

  第三,要实现“以针带药”。现在世界上有183个国家都在使用针灸,有很多西方医生都在中国学习针灸。由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药物走出去有很多屏障,但是中医针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这张通行证,针灸已经走向世界了。所以,在外国人体验针灸良好的治疗效果的时候,可以加一些辅助针灸的中药,让大家慢慢认识到中药的疗效。

  “当然,我们还应该培训所在国的医务人员,让他们真正理解、学会和使用中医药。现在国外从事中医药治疗的很多还不是医生,而是技师,应该有专门的医生来进行指导他们。”杨金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