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中医药文化:惠州文化基因重要一环

2017年08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药文化:惠州文化基因重要一环

中草药资源丰富,中草药园地遍布城乡,中医药文化深入民心

2017年8月13日惠州日报要闻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蒿,用它提取青蒿素,可以抗疟疾;这是常见的五月艾、车前草、金银花、白背叶,都是平时煲汤煲水常用的中草药。”正值暑假,罗浮山景区游人如织,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景区内葛洪博物馆、青蒿园等与中医药文化有关的设施景点受到热捧。其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每个景点辨识中草药,了解罗浮山的中草药知识和革命历史文化。

      近年来,随着屠呦呦因青蒿素获诺贝尔医学奖,再加上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及2017国际养生大会在我市罗浮山成功召开,罗浮山及葛洪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惠州是一座具有中医药基因和梦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医药在这座城市的发展中从未缺席。目前我市中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中成药、中药材和化学药制剂共同发展的格局。

不仅如此,在惠州,中医药的因子已经渗入这座城市的内在禀赋和文化基因。

医学文化和自然资源造就罗浮山独特中医药发展基因

      2016年6月,《葛洪医道》大型纪录片摄制团队来到蕴藏着上千种中草药的博罗县罗浮山,穿梭丛林道观间,寻找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的点滴足迹。

      一本记录惠州近代以来中医发展历程的《罗浮山下国医魂》几乎同时正式出版。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也是岭南著名的中草药宝库,这里常年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其中有1200多种中草药,自古以来便是名家医家寻访宝地。

      公元334年,葛洪隐居罗浮山,并在此著《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等医学名著。其中,《肘后备急方》一书因便于携带、适用临床应急,被称为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很多药方影响甚至沿用至今。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书中记载的这句话,在千年之后改写了现代中医药历史———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受到启发,成功提取青蒿素,研发抗疟新药,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正是葛洪等无数名家名医积淀的医学文化资源和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造就了罗浮山独特的中医药发展基因。开辟于宋代的罗浮山“洞天药市”一度是岭南地区最大的药市。鼎盛时期,药市绵延数里,药商云集。

      如今,罗浮山中医药发展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惠州正积极打造国家级健康产业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个基地”,传承和弘扬罗浮山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和健康服务业,打造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同时,规划建设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牵手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积极寻求产业崛起之路,以重现罗浮山“洞天药市”盛景。

      中医药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

      坚持数十载,每到周末或寒暑假,他就会拿起背包“潜入”罗浮山,在广袤的“植物宝库”寻找天然中草药。在旁人眼中,他是对天然中草药研究近乎痴迷的生物老师——— 周天来。从1984年开始,周天来为了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植物,申请在校园内开辟中草药植物园,带领学生侍弄花花草草。如今,作为博罗县教育学会中学生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的周天来,积极为中医药教育宣传鼓与呼,竭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在惠州,像周天来这样痴迷于中草药、钟情于中医药文化的中医爱好者不在少数。

2016年4月,市演达中学依托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的课题研究项目,在校园内建成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 “演达中学中草药科普园”,种植了上百种中草药,培养了一批对中医药发生兴趣的90后新生代。

      同样在2016年,惠城区特别建立了青少年中医药兴趣小组,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培育医学人才。

      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医学典籍相比,更具岭南特色的艾灸文化在惠州更是源远流长。为将艾灸文化发扬光大,使艾灸疗法走入寻常百姓家,博罗成立了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弘扬艾灸文化,通过义诊、讲座培训等方式深入基层,让艾灸服务更多群众。

      如今的惠州,中医药是守护健康的卫生屏障,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80后、90后的中医药爱好者涌现,艾灸文化蔚然成风,中草药园地遍布城乡,中医药文化已然成为这座城市文化基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展方兴未艾,将建中医药创新基地

      2016年12月28日,罗浮山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省第8家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今年7月8日,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葛洪研究会在罗浮山正式成立。葛洪研究会的成立,为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深入挖掘葛洪中医药文化,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注入了动力。

      不仅如此,兴建葛洪博物馆,重建“洞天药市”……罗浮山,更多文化内容正在被深入挖掘。据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陈新泉介绍,通过编辑出版《百草传奇》《百草油起源》等百草文化系列丛书,他们正收集罗浮山百草油历史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存档,申报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等,以此弘扬岭南乃至中华中医药文化。

      放眼惠州,中医药发展方兴未艾。

      发展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惠州近年来在挖掘和培养中医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惠州对国家级、省级名中医每月给予5000元、1000元的政府津贴,并将市级名中医纳入市拔尖人才管理,每月给予300元政府津贴。为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惠州还先后开展了3批市级名中医评选活动。目前全市共有省名中医4名、市名中医23名。此外,为充分发挥名中医传承带动作用,惠州在全      市推动开展“名中医工作室”建设,积极探索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和推广的有效方法及创新模式,全市建成 “名中医工作室”18间。

      以名中医为龙头的中医师队伍已经建立起来,在学科建设和诊疗效果上,惠州同样可圈可点。目前,惠州全市建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和糖尿病科两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和16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014年,市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 “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有专家指出,深度挖掘名人文化,打造独特文化品牌,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是推动惠州城市发展的要津所在。

      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上实现突破。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导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我市中医药发展已先行一步。据了解,我市已在博罗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的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中医药创新基地。并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提升我市中医药科研创新力量。在帮助惠州本地中医药企业对现有药物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提升本地中医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积极促成其医药科研成果在惠州优先转化。目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议定了 《药物创新合作框架协议书》;新峰药业也走在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前沿,与澳门科技大学已达成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合作意向,将进一步推动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