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02月1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2018-02-09 中国农业新闻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乡村振兴靠实干,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持之以恒地干。各行业均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寻找发展新机遇。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新时代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医原理、技术与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简称“中医农业”),将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医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探索一条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中医农业”将成为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原理和技术方法在农业应用目前在全国发展迅速,同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包括机理研究方面等)、实践经验和成果。各地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许多“中医农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全国约380万家农业经营主体,有1/3左右在做“中医农业”相关工作,1/3左右在创造条件做“中医农业”相关工作,基本上所有相关企业都有意愿做“中医农业”工作。中医农业研究与推广工作也日见成效。从已得到的资料和信息表明“中医农业”技术与方法生产的农产品具有提升质量,保护生态,色、香、味俱佳,多种养生功能,延长保鲜期等优势。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例如:用遗传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方法来提高药用植物营养液的药效。最近,“中医农业”科研团队发现,在药用植物提取液复配剂处理后的农作物中表达了3000多个功能未知基因和3-5个功能未知化合物。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医农业”农产品高产优质,色香味俱全,具有功能性和保鲜期长等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中医农业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运作机理在于:1)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2)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3)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

      要实现“中医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并充分发挥“中医原理和方法农业应用国家试验区”示范和引领作用,必须正视目前“中医农业”行业标准、管理体系、监管认证、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不足,积极引进和借鉴其他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将资源优势、关键技术、先进经验和理念整合,把“中医农业”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的重要方式、提高中国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使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议如下:

1)政府主导,统一认识,高度重视;

2)制定“中医农业”行业标准,构建统一认证监管平台;

3)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协调管理,多学科协同攻关;

4)结合农业部化学肥药“双减”措施,在全国开展“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

5)制定“中医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6)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突出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7)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尽快建立国际中医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