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

Contact Us

 

 

  

Address: Beijing's xizhimen south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The British garden 1 floor. Room 824

 

Zip code: 100035

 

Telephone: 010-58562339

 

Fax: 010-58562339

 

Email address: cngjzj@163.com

 

Web site (click on the url link directly left) :

 

http://www.cngjzj.com/

 

Blog (click on the url link directly left) :

http://blog.sina.com.Cn/CNGJZJ

 

To xizhimen south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uilding to the British garden route

L airport line 1

Take the airport shuttle from the airport, the dongzhimen station transfer to metro line 2 to xizhimen direction and get off at xizhimen station, from C outbound, go straight to the east 100 meters on the right side to xizhimen south street, north to walk to the t-junction namely to the British garden 1 floor downstairs.

L airport line 2

From the capital airport take airport bus to xidan, get off at no.22, take a taxi to xizhimen south street English garden 1 floor.

L bus subway near:

106 bus GuanYuan: 107 road, express way

Bus: xizhimen south road 387, 44 road, inner ring 800, 816 road, inner ring 820, 845 road

Che zhuang: subway line two

Xizhimen subway: metro line 2

Buses and attempts: 107 road, 118 road, 701 road

Buses and north zhuang: 209 road, 375 road, 392 road

 

Your position is: Home >> 媒体视点 >> 媒体视点

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2018年09月2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

【优才之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三条路径

时间:2018-09-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朱爱松


  •中医药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缺乏的不是中医药的底蕴,而是缺乏创新。因此,加大创新,开发现代中医药产品是中医人共同的职责,也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条路径。


  •中医药博物馆、博览园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今后如果能够博采众长,着力建设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将是宣扬祖国医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内容。全世界多个国家制定草药法规,建设各类传统医疗机构,把中医药学纳入到国家医疗保健体系。


  中医药学理论基于道法自然而生,是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交叉而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知识体系,是我国科技优势领域之一。为应对中医药受众群体日益庞大的趋势,探索走出一条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特色发展之路,是中医人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开发现代中医药产品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国家更加鼓励、支持、加强、发展中医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运用中医药理念和术语来阐述治国理政的思想和观点,如“树立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思路”“改革也要辨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痰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禁微者易,就末者难”等等,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大道至简,有其深刻的内在哲理。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如今,一些国家已经在现代医学中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中医药的大量研究。美国有类针灸针的二类医疗器械,日本的“汉方”遍地开花,韩国人则发明了“线雕美容”,这些产品的开发均取之于中医,又销售到中国。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墙里开花墙外香,我们缺乏的不是中医药的底蕴,而是缺乏创新。因此,加大创新,开发现代中医药产品是中医人共同的职责,也是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一条路径。


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


  中医学的产生、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间具有同步演进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精神家园。按照《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文化知识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形上性哲学的价值在于认识宇宙、提升智慧、安排人生,充实人类的精神生活;形下性科学的价值在于剖析自在、获取材料、制造器具,丰富人类的物质需要。由此可见,中医属前者,而西医属后者。


  中医学是人类早年时代智慧的结晶,如今,中医学勃兴,发展中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其发展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传统不等于落后,中医不等于保守”的信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撷取其在辨证与实践中体现的科学的一面;广纳中医药饱学之士,以清晰的思辨,不断完善其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有待完善的一面,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文化对外传播,使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名片”,并致力于薪火相传。


  中医药博物馆、博览园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发展较快。大部分由中医药院校自身牵头建设,且独具特色。例如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国医文化博览园,是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学专业科技博览园,由中药标本馆、人体生命科学馆、校史馆、中医药文化苑、会议中心等合并组建,全面对外开放,是中医药文化宣传交流的服务平台。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载体的作用熠熠发光,今后如果能够博采众长,着力建设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国家级中医药博物馆,将是宣扬祖国医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精耕中医药教育试验田


  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中医药法中“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培育“引进来”的土壤,构建“走出去”的框架。


  “引进来”包括引进留学生、来访交流、行业专家等。其中,做好中医药留学生教育工作是重点。帮助留学生更快更好学习中医药学是我们精耕中医药教育试验田的内容之一。


  留学生没有本土学生的中国传统思维与文化的熏陶,学中医思维跃度比较大,接受程度低,尤其是中医经典理论等对于留学生来说将是跨度最大的文化课程,把学校本科的课程体系给留学生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应为其量身定做适合的短、平、快的专题经典课程。例如辽宁中医药大学留学生教学就存在古汉语传达给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实问题,学校为此采取了在预科中开设中国文化、古汉语基础、解剖基础、医学入门等中文课程的措施。


  同时,帮助留学生打破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知识传播瓶颈,对现有留学生进行文化接受度分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从长计议、精心组织并合理谋划,紧跟网络、信息化潮流,将线上线下有效结合起来,将网络课程体系与短平快的小专题结合授课,形成打包课程体系,能提高课程的接受程度,使学生灵活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课堂效率。


  精耕中医药教育试验田内容之二就是要“走出去”,这也是中医药教育发展的可行之路。中医药院校海外合作及基地建设可通过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教育教学、实训机构,顺利完成既定的合作目标。如辽宁中医药大学先后与亚洲医疗福祉人才交流育成协会、美国南加州中医大学、学校法人铁焦馆龟田医疗大学、泰国庄甲盛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国弘光科技大学、拉脱维亚HelloBello Asia SIA集团、巴基斯坦CAS国际留学服务咨询公司等签署合作,此外,学校与斯洛伐克医科大学共建中医孔子课堂步入正轨,该机构作为国内正式派出的针灸推拿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海外中医药文化普及的星星之火。建设好、利用好这一机构,并且逐步形成燎原之势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