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2年02月16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8种心理误区影响安全用药
□ 王海亭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中医药报
药物是人类同疾病做斗争的武器,正确用药,能及时减轻病痛,恢复健康。但是有不少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随意用药,盲目用药,不仅没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莫让以下误区“谋财害命”。
自我心理
有些老年人是老病号,认为对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于是就经常不按医嘱用药或病情稍好就停药。例如:有些高血压病人在血压刚达到正常后就减药或停药,而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则应终身服药,随意停药易引起病情恶化或加快病情进展。临床上很多药物是不能随便减量或突然停服的。再如,有些人咳嗽较重,便把一瓶咳嗽糖浆一天服完,这样做轻则会引起不良反应,重则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感染性疾病的老人用了抗生素后病情刚刚缓解,就把药停了,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
偏信心理
有些老年患者一听到别人说哪种药好,自己就要用。殊不知,症状相似的病的种类很多,比如同是偏瘫患者,有的是由脑出血引起的,也有的是由脑缺血引起的,治疗方案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也有一个轻重缓急及病程长短的问题。再说,人与人还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是不尽一致的。例如,同是冠心病患者,有的用通心络好,有的用丹参滴丸好,而有的则用地奥心血康好,要因人而异。
求贵心理
部分患者认为贵药就是好药,因此用药先看药价,其实药品价格的高低,主要与它的原材料有关,原材料稀少,采集艰难,或工序复杂,药价便高,反之则便宜。药品价格和疗效不成正比,譬如:硝酸甘油每片不过几分钱,但它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命良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是关键。
求新心理
有些患者认为新药比老药好,因此愿用新药而不愿用老药,其实有些老药用了数十年经久不衰,而一些新药却因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而昙花一现;还有些患者崇拜进口药品,认为进口药疗效比国产药好。其实一些进口药不仅价格高,而且并不适合我国患者,如用吐根碱注射液治疗耐药菌感染性疾病,对白种人的心脏毒性较小,但对我国患者却易致心脏意外。
求偏心理
一些患慢性病、疑难病的人,由于治病心切,往往盲目崇信偏方或秘方,不管是否对症,便贸然使用。偏方在治某个病时也许会有一事实上效果,但它毕竟只停留于感性认识,而未升华到理性认识,使用者多是知其疗效而不知为何有效,更缺乏对其副作用或毒性的了解。此外,偏方或秘方多是由非正规医生应用,方法不统一,也可因用法不当酿成大祸,更有那江湖游医用此作为招摇撞骗、谋取病人钱财的幌子。因此,切忌盲目崇信偏方、秘方,误己害人。
求补心理
有些老年人认为补药是万能的,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实际上,补药只适用于虚证患者,且有种类之分,实证用补药就如火上浇油。例如:有的人过多服用人参会出现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干喉痛等症;而原来患有高血压的人服用人参后会血压骤升,甚至发生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有的人还将维生素当补药,殊不知,维生素随意多用可以引起中毒。总之,不辨证论治,乱吃补药,有弊无利。
求中心理
有些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所以患病后只看中医。但“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滥用会引起中毒,甚至也会危及生命。如服用六神丸过多,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附子、草乌可引起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少数中药的毒性还很大,比如川乌、南星等,用之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即使服用正常剂量时,也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求多心理
有些患者认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用药不过如此。其实药物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用药不当会产生耐药性、过敏反应等,甚至加重脏器负担,反而不利于病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