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

关于我们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府佑中医介绍

http://www.cngjzj.com/about.asp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简介

时间:2016/12/9 14:49:02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大会纪念

  

1985年6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协会”成立大会,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出席。 

前排左起1:邵卓远(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会长),2:梁伯琪(赵紫阳夫人),3:吕炳奎(卫生部中医局局长),4:顾英奇(卫生部副部长),5:师绣章(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会长),6:黄火青(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7:崔月犁(卫生部部长),8:习仲勋(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9:沈其震(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魏龙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专家),11:杨放之(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秘书厅主任,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党组书记,局长),12:胡熙明(卫生部副部长),13:齐心(习仲勋夫人),14:王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5: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

 

二排左起1:王绵之(北京中医学院教授),2:关幼波(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3:巫君玉(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4:王孝涛(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5:颜正华(北京中医学院教授),6:韩百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主任医师),7:赵绍琴(北京中医学院教授),8:刘志明(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9:贺普仁(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0:吉良晨(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1、唐由之(中国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12:焦树德(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13:路志正(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16:刘尚德(协会第一届秘书长),17:田景福(卫生部中医局副局长)

 

三排左起 1:刘渡舟(北京中医学院教授),2:方药中(北京西苑医院主任医师),3:张镜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4:程莘农(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5:崔树德(北京市中医药老年保健研究所主任药师),6:王雪苔(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7:王友虞(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8:董建华(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9:方和谦(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主任医师),10:王永炎(北京中医学院院长)

 

四排左起 3:张敬发(北京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5:宗修英(北京友谊医院主任医师),6:王莒生(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7:冯理达(海军总医院副院长),8:谢宗万(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9:钮韵铎(北京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10:杜怀堂(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院长),11:陈绍武(中日友好医院院长),12:费开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院长),13:李金凤(协会保健研究院工作人员)

 

五排左起 3:李红(协会工作人员),4:许国荣(协会工作人员),5:王国钧(协会副秘书长),6:王之敏(公安部司局级干部,协会秘书长),7:高鹤亭(北京中医学院党委书记),8:吕海岩(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作家协会副主席),10:黄永茂(协会聘用中医门诊部专家),11:杨秀娟(协会工作人员),16:程双喜(协会工作人员)

  

不能忘记,推动中华传统中医医药事业发展的伯乐们!!

这张凝聚了中医人深情回忆的黑白合影照片拍摄于1985年,那一年的6月20日,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偕夫人齐心莅临会场出席了开幕式。会后,习仲勋同志、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卫生部副部长胡熙明等领导同志与出席成立大会的名老中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合影。这张老照片,成为奏响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工作辉煌乐章的一篇昂扬序曲!协会的成立在中华中医史上树立起一座光辉辉灿烂的里程碑!

 

30年来,协会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发挥行业指导、服务、自律、维权、协调、监督的作用,积极团结和组织中医药工作者,特别是民间、民营中医药人员和民营中医药机构,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发掘、整理、验证、创新、推广民间中医药,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极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医药界的学术交流,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建设有中医药特色中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真正成为了民间中医药工作者的大家庭。

 

每当回顾协会的这些成绩,我们总是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协会的成立和发展曾经付出艰辛努力的老领导、老同志们。没有了他们当年付出的心血,也就不会有协会的顺利发展和今天的辉煌。

 

每当看到这张老照片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丝的感慨。尤其是其中的个别老领导、老同志已经告别了人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不得不让我们在端详照片的时候触景生情,倍感几分伤怀。在这告别肃穆、大地复苏的清明时节,更加令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追念他们对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工作的关怀和支持,追念他们对民间中医工作者的呵护和厚爱。

 

我们不能忘记,也就是协会成立的那一年,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习仲勋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在我国的卫生事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它的奇特疗效和科学价值也已被世界医药学界所公认。我希望中医药战线的同志们,要把振兴中医,为民造福的光荣任务承担起来大家要同心同德,钻研进取,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研究水平,使它在保护我国十亿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天,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全党的同志们和各界的朋友们都要关心中医工作,重视中医事业的发展,那种歧视中医,丢掉中医的思想是错误的,应当纠正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认真贯彻中央书记处对中医工作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关厂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中医机构的体制改革一定要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工作者。”

 

我们也不能忘记,崔月犁同志一直坚定支持中华原创医学事业的发展,他在担任卫生部长期间,大力推广中医药,使中医药事业在饱受文革摧残之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复兴,有效地缓解了全国医疗系统的压力。崔月犁同志在就任部长的第六天就发表讲话强调:“中医应走自身发展的道路。……中西医两种不同理论体系并存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特点和优势。……以西医的方法解释和改造中医不能称之为中医现代化。”

 

被尊称为“新中国中医药旗手”的吕炳奎同志曾经亲手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中医院和第一所中医师资进修学校,组织编写了中医第一套系统教科书。在调任卫生部主持全国中医工作之后,在他主持起草的关于“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报告上,毛泽东主席曾经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吕炳奎同志适时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1978年他主持起草的报送中央“关于解决中医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即后来形成的中央(78)56号文件。1982年在湖南衡阳会议上,吕炳奎同志明确提出中医医院及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无不倾注着吕炳奎同志的心血。在那个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拨乱反正、经历了文化沉沦的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中国传统文化,时任卫生部中医局局长的吕炳奎同志更是为了扶持中国民间中医药的发展积极奔走呼号。他与崔月犁同志、李广祥同志、胡熙明同志等一起积极支持协会的申报和筹备,为协会的成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胡熙明同志1986年底兼任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1988年出任卫生部副部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他长于中医药专业,熟悉西药制剂技术,主编有《中医问答题库》、《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华本草》等一系列大型中医著作。从1985年以来,胡熙明同志在国内外有关传统医学大会上介绍了我国中医药的历史、现状及展望,介绍了中医药国际合作的前景。1987年率团出席第四十届世界卫生大会,并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同年,法国总统希拉克以巴黎市市长名义授予金质勋章一枚,以表彰其在发展传统医学工作方面所作的贡献。2005年,协会成立2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熙明同志欣然出席,并对民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

 

李广祥同志离任之前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他自幼喜好习字,7岁始临字贴,稍长又学魏碑,其后并及晋唐名家书迹,所作隶法益趋精湛,笔法排挞开阔,章法蕴贴,笔意清遒苍健,甚得行家好评。1996年8月21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北京昆仑饭店召开了“李广祥书法艺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主持,启功、张璋、汪佛生、王景芬、张荣庆、熊伯齐、廖启良、田树苌、王贵忱等书法界知名人士出席并参加座谈。文化底蕴深厚的李广祥同志非常关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不仅把自己终生的书法作品全部拍卖捐献建立了希望小学,而且大力支持中国传统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他与崔月犁同志、胡熙明同志、王雪苔同志一起为协会的成立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们更不能忘记协会名誉会长王雪苔同志。王雪苔半个世纪从事针灸的经历可以说是我国现代针灸发展史的缩影,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8年,王雪苔协助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编著《新针灸学》。1949年,王雪苔协助创建了第一所中医研究所——针灸疗法实验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前身)。20世纪50年代初,王雪苔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医学院校高级针灸师资培训班”。70年代末,王雪苔亲自组建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针灸专业委员会(对外名为全国针灸学会)。1986年,王雪苔在鲁之俊同志的支持下,积极筹备建立了中国第一所针灸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北京针灸学院,翻开了中国现代针灸教育史上的重要一页。为了大力宣传中医针灸,王雪苔亲自创办《中国针灸》杂志。为了让中医针灸更好的走出国门,王雪苔主持创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FAS)。近20年来,王雪苔同志主编著作有《针灸学手册》、《中国针灸荟萃》、《中国针灸大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针灸学》、《针灸学辞典》、《针灸史图录》、《针灸史提纲》、《中国当代针灸名家医案》等。王雪苔同志还积极提议协会加强国际合作,成立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如今,斯人已经仙逝,我们唯有追忆和感怀。2009年8月,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纪念王雪苔教授逝世一周年暨中华国医精英会”。

 

诚然,30多年前的这张老照片中我们提及的几位老领导只是众多关怀、支持协会成立、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的代表,还有更多的人们在以各种方式支持着我们的工作,默默地与我们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民间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

 

诚然,30多年前的这张老照片中还有很多老领导、老同志依然健在,依然一如既往地支持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崇高品质、优良作风和热衷祖国医学事业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他们是中国中医药事业的宝贵财富。这是我们的欣慰,也请在此接受我们的真诚祝福。

 

我们将永远铭记,在那个中国传统文化恢复、发展的春天里,协会迈出了前进的步伐。在协会成立30年之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牢记自己的职责,以极大的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勤于思考。我们要认真学习老领导、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兢兢业业、光明磊落,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精诚奋斗的精神。学习他们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努力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颂天、颂地、颂人,愿以此文净化和坚定我们继承和发展中国中医药事业的信念,更愿此文为这个明媚的春天增添几分诗意和厚重。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简 介】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是由原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先生、公安部原副部长李广祥先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吕炳奎先生发起,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原书记习仲勋先生的亲切关怀下,由卫生部上报国务院,经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于1985年6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的,1991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民政部核准并注册登记的唯一的管理民间中医的一级全国性、专业性、行业性协会。协会成立时习仲勋老领导亲自莅临会场并亲笔题词祝贺(附件1成立照片附件2题词)。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成立三十年来,在国内外举办了数十次学术交流大会,汇集了一大批中医中药领域身怀绝技的专家学者,并在侧重民间,面向基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医药文化,发掘、整理、验证、开发、推广中医药疗法,民间验方,组织中医药学术交流,举办中医药培训和有关的医疗保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抗击重大流行性疾病的战役中也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医药界享有盛誉。2015年是我会成立三十周年,届时举行了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以及第三届中国民间传统中医医药发展大会等一系列国内外活动,随着各种庆典、论坛活动的开展,必将使中华传统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文化迈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做出新贡献!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实现复兴梦夯实坚强的根基!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是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的直属专业委员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核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登记备案的组织机构,民政部登记号码社证字第4165-2号,第一任会长是中医泰斗王雪苔先生。业务范围包括:交流协作;技术培训;科研合作;咨询服务。目前本会开展的重要工作是传播、传承、推广、发展传统中医特色技术;传播传统中医文化;探索中医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相融、相辅、相成;探究人们身心灵和谐统一的奥秘与修行。

 

 

习仲勋同志题词

  

  李岚清同志题词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社团机构登记证书

 

 【会标释义】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千世界,周而复始,生命螺旋般进化,万物阶梯式成长。

九州生华夏,华夏育炎黄,炎黄传龙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文化在波浪中积淀,中医在天地间璀璨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徽标

  

会标是协会的眼睛

——无方禅文

上篇(353)己转载了《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太极图以及“会标释义”,该篇文寥寥七十六个字,简短精炼,高度的概括了中医针灸的理念。当我看到这会标时,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可对路子了,本来“医易”不分家吗。古人认为中医是缘于易经,这太极图用在这里太好啦。可是又一疑问,你用太极图工商商标局能批你吗?当我把这一疑问提出来时,不成想,是早已注册了,而且是在版权局注册的。这真使人大喜过望,不仅要问是通过什么魔法注册的啊?

 

因为,商标对宗教及歧义的图是不给常人注册的,因为太极图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比如,此图国际针灸注册了,其它中医协会,或道教、或儒家、或易学等等协会再注册或者注册相似图就不可以了。但是,此图标真的就被注册了。协会负责人对我说,“您再给图标做一番解释如何?”我说“可以啊。这里文化太深奥啦,叫我一点一点的诠释吧。

 

会标是协会的眼睛,是眼珠子。使人一见会标,就有欢喜心,感到亲切,有号召力,有权威,又有依托感。所以,设计一个会标需要智慧,更需要文化的底蕴。

 

协会既然是国际型的,选会标就要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图示,才能把大家的心凝聚到一块,太极图可谓华夏第一图,流传了五千年,太极图阴阳两立,仿佛水中的两条鱼互相追逐,戏嬉,美丽动人。它在太空中旋转着,超越了时空的界限,蕴藏着不可测的宇宙能量。

 

《国际针灸会标》太极图不同于其它的太极图,而是在阴阳鱼的太极眼中扎进了两根针,金针扎在阴鱼的阳睛上,银针扎在阳鱼的阴睛上,其道理在什么地方呢?用意何在?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提示:真正用心认真做好每一件事,那地方便有智慧之花开放。

  

(本文713字) 《请见自创文之355篇》

  2011. 02月20日

  一剪梅

  ——会标寓意

  黑白相间阴阳鱼,阴消阳长,阳阴表里。

  太极立体转世界,无边无际,生生不息。

  华夏针术贯六气,疑难杂症,遏制亦易。

  宇宙五行天地人,相生相克,天人合一。

  

浅释《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太极图

——无方禅文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太极图和其它太极图不同点而是在,阴阳鱼的太极眼中扎进了两根针,金针扎在阴鱼的阳睛上,银针扎在阳鱼的阴睛上,其道理在什么地方呢?用意何在呢?

 

这个会标定位在《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这一平台上,这就说明与众不同之处,针与灸也是一阴一阳。针,为阴;灸为阳,故此,针灸既是阴阳之道。此阴阳与彼阴阳同而异名,太极图是表明道之体,而国际针灸图标表示用,体用不二,其意鲜明而活泼,内涵丰富,而不可测也。不可测?而不是不能测,而不是常人所能测出来的。表明这一平台上的针灸大师并不是医学院里毕业或是留过详获得博士学位获各种荣耀的人,此处藏龙卧虎,均是在民间行医有年,艺高胆大得阴阳之道之人,故此,下手既能起画龙点睛之效,手到既能病除也。

  

我们先认识一下什么叫《太极》。周易《系词上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古往今来,各朝各代的学者对“太极”一词有过各种各样的诠释。中国易学上的“太极图”同样也受到了西方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一些专家学者,将“太极图”视为宇宙的模型、思维方式、科学灯塔、进化过程等等,所以,引起了人们对“太极”的分析研究。太极分为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在这里主要讲的是应用的方法。(图也略去)

  

有的人认为“太极就是‘易’”;“太极是‘易’之本”;“太极就是‘易’的全体”;“太极是‘河图’的中宫”;“太极就是阴阳未分的元气”;“是天地万物之根”……等几十种说法。《朱子语类》卷九十四上说:“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的道理,人人有一个太极,物物有一个太极。”《周易约注》上说:“太极两字,是孔子言理最精最密之妙旨。太者,尊上之称;极者,至极无加之谓。言两仪启生之始,本有此至之可言。”邵雍《皇极经世书》称:“道为太极”。

  

其中我比较赞成《心为太极》的说法,但,这种提法仍有缺憾。《宋元学案》卷九十四称:“天地,一易也;古今,一易也;吾身,亦一易也;以天身而论之,心者,”故此,心为太极之说理。太极是易之灵魂、太极是周易的根。太极是一事物未发生的因子。找到了太极也就找到了解决这一事物的方法。

 

可以说学习周易而不懂“太极图”那就等于没学一样。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而且还要用,还要穷源溯流,发挥妙用。

 

通过上述对太极一词的解释,使我们认识者到一个原理,既:物物太极。人之身体也为太极。身体就是阴阳的结合体。比如,左为阳,右为阴;前身含五脏六腑为阴,后背脊骨为阳;上身头为阳,而下身脚为阴;精神为阳,而肉身为阴等等分法。如再细分之,气和血的关系而言,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舍,二者互根互用的。而且还体现于机体的相对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人体最本质的生理功能是兴奋和抑制,没有兴奋,也就无所谓抑制;没有抑制,也无所谓兴奋。而且还体现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物质属阴,功能属阳,功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太极图由阴阳鱼构成,一阴一阳同时俱在,就是表示着“道”的存在。阴阳鱼在空间上组成了静态的结构,又首尾相接循环追逐,在时间上形成了一阴一阳动态的发展次序。静属阴,动属阳,太极图能将静态和动态同时表达,正合道的一阴一阳之性。我们知道,万物之性非阴即阳。一阴一阳是在表示阴阳的互生互根,互依互存。而阴阳的这种互生运动,也正表露了道的神德功用,何谓神德功用,道之显,为神;道之行,为德;道之成,为功;道之作,为用也。《皇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即是从阴阳的互根互用理论,高度地概括了机体的物质与物质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该图的金银之针扎在太极眼上则正好表示,阴阳互根之理,在医学应用在人体上,则表示针灸可扎在病根上,起阴阳调和至中。太极阴阳鱼图是阴阳螺旋力场的直观显现,而阴阳螺旋力场是宇宙万物混化、运行、演变时普遍存在的规律。宇宙万物,无论是高维时空的存在,还是低维时空的存在,一律受到阳性正力与阴性反力的作用,存在于阴阳螺旋力场中。

 

应当说明,太极图表所表示的螺旋意义,它是有大量的生活现实为依据的,大自然无穷无尽的旋涡、水旋涡、火旋涡、风旋涡乃至于舞蹈等等,都是螺旋的表现,连晚上人们睡觉时的翻来覆去颠倒也复如是。古老的中医学里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五运六气,也都是在太极循环对流思维的影响下,对大量的天文、气象、人类疾病进行观察、概括、抽象而产生的近乎三旋转坐子处理的理论。原始人的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取得这种认识的根源;而人类从写实到写意再到象征的思维发展,则是这种认识被积淀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正因为此,在图标释义上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千世界,周而复始,生命螺旋般进化,万物阶梯式成长。” 也正因于此“九州生华夏,华夏育炎黄,炎黄传龙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华夏的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而不衰,是“文化在波浪中积淀”,使得古老的中医学能够永葆青春,至使“中医在天地间璀璨”。

  

本文提示:

太极并不神秘,它源于古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阴阳构成,事物总是阴阳互根螺旋式发展,我们面前的困难,身体的不适都是暂时的,最终都能克服而取胜。

  (本文2188字) 《请见自创文之356篇》

  2011. 02月22日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崇尚的人文理念

  1、大德无拫:品德高尚无需雕琢;

  2、大仁无求:仁慈之心不求回报;

  3、大爱无言:真爱博大何其言表;

  4、大义无欲:义薄云天何贪私欲;

  5、大象无形:天高地广何需框架;

  6、大道无名:路宽且长岂需名记;

  7、大智无边:智慧深邃怎能边界;

  8、大商无算:商贾实质岂只盈亏。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