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综合保健

梅雨季节 如何防湿邪

2012年07月1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梅雨季节 如何防湿邪

 

 

 

张钟爱 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阴雨连绵让很多人觉得身体湿乎乎的,容易出油,人也不是很舒服。湿邪成了这段时间的常见病症,表现也不大一样。从目前的门诊来看,大多数人还没有明显梅雨季节引起的身体不适的表现,但会有些消化科胃肠不适的病人,以及呼吸科老慢支病人,包括皮肤科一些真菌感染病人,问及自己发病是否与梅雨季节有关系。有诸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

 

  梅雨季节,痰湿体质的人容易出现舌苔厚腻、代谢发生变化后引起的身体水肿,大便黏稠,甚至觉得困、重、疲乏,还有些人会自觉自己喝水比以往减少。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出现“中交运化”,很多人会觉得消化不良,胃肠不适。湿邪的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也有差别,针对皮肤科,可能就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湿疹、桃花癣、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脚癣等病症;在关节筋脉则引发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在这种季节,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由于湿热与外部环境和气候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以保持良好的人体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在梅雨季节出现不适,但是有些特殊体质的人,如老慢支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在适当进食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之外,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山药、冬瓜等,还有一些如空心菜、菠菜、芹菜、莲子、蘑菇、银耳、莴笋、胡萝卜、花菜、油菜、绿豆芽等黄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平素脾虚湿重的人,可选用藿香、佩兰、扁豆、薏仁煮粥。或者,可选用藿香、佩兰及苍术等中药制成香囊佩戴胸前以防病。

 

  过凉过热食物都宜忌。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也不可稍感暑热就过量饮用清凉饮料,以免损伤阳气。也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变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起居也要防湿,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这个时节气候多变,忽冷忽热,要随天气增减衣服,以预防感冒的发生。

 

  多做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练气功等,使身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筋骨舒展。还可以选择天气晴朗的周末出去郊游。置身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提高工作的效率,还能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动,加强心脏和肺的功能,降低血脂、血压,防治心血管病,因而,郊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过度疲劳也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徐翎翎  程守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