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医保健 >> 家庭医疗

中医养生让慢阻肺患者自由呼吸

2012年09月2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养生让慢阻肺患者自由呼吸

 

 

 

中国中医药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一组相关联的有气道阻塞的疾病,属于中医“喘证”、“肺胀”范畴,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咳喘,迁延失治,致使肺、脾、肾正气亏虚,卫外不固,津液输布失常,行血无力,导致瘀血阻络,痰浊内生。若遭受外邪侵袭,则易引动伏邪,气机壅塞,肺气上逆而致咳喘反复发作。病人如果在日常生活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机体素质,改善气道营养,则可促使慢阻肺可逆变化,有助于病情好转康复,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地呼吸。

 

  防范烟害。吸烟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是引起慢阻肺的主要原因,烟辛热有毒,吸烟伤肺耗气损阴,炼液生痰。此外,汽车尾气、烟雾粉尘等,皆可引起发作。慢阻肺患者要戒烟,远离二手烟;不去空气污染的地方,雾霾天不外出。

 

  康复锻炼。不少慢阻肺患者天气一冷便缩在屋里“猫冬”,不敢出门活动。久坐久卧不动,耗损正气。患者要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踏车等,循序渐进。同时与耐寒锻炼相结合。可有效增强体质,改善气道营养,提高对外界气候变化的抵抗力,防止慢阻肺发作。

 

  腹式呼吸。中医有“呼吸到脐,寿与天齐”之言,便是腹式呼吸。患者仰卧床上,放松肢体,思想集中。由鼻深长而缓慢吸气(鼓起肚皮)35秒,屏息1秒,然后由嘴徐徐将气呼出(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每天12次。腹式呼吸可使肺泡得到锻炼,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利于康复。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养生法宝。对慢阻肺患者来说,作息有时、活动中节、劳逸适度、保证睡眠,顺应天时等,有利于生命节律的正常运转,和谐平衡,是防范发作的有效方法。

 

  防范上感。慢阻肺患者多正气虚弱,稍受寒冷刺激,抵抗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使病情恶化。因此,慢阻肺患者一年四季,特别是晚秋,冬天和早春,要注意防寒保暖。在雨雪霏霏或多雾的天气,不要外出。当地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感染机会。

 

  主动咳痰。慢阻肺病人气管内分泌物增多,痰液滞留,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要鼓励病人有痰尽量咳出来。对于无力咳痰的老年病人,可采取坐位或俯卧位,医务人员或家属将手掌蜷曲呈覆碗状,自胸廓边缘向中间,胸下部向上中部有节奏地拍击,增加空气振动力量的同时,让患者自动咳嗽,或在患者用力咳嗽时用双手用力压迫下胸部或上腹部以增加膈肌的跳弹力量,促使痰咳出,保证呼吸通畅。若因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要及时给予祛痰止咳药物。

 

  加强营养。多数慢阻肺患者气血两虚,易感冒而引起复发。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CE和锌、铁、钙等营养素的摄入,以保证身体的需求。对食欲不好,消化吸收差的病人,必要时可静脉输入脂肪乳、多种氨基酸等,有助于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