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万友生甘温除热治脓毒症经验

2013年06月2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万友生甘温除热治脓毒症经验

 

 

 

黎波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超英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中医药报

 

 

 

  万友生认为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脓毒症的辨证应立足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对于“阴火”的界定,他认为“火分阴阳,是以阳火病性属热而治法宜清忌温,阴火病性属寒而治法宜温忌清。

 

  扩展看“阴火”的病因可以是寒湿、七情内伤、饮食积聚以及瘀血痰浊等阴寒性病理因素,夹正虚而表现为“内虚外实”兼杂的临床症候,其病位不仅仅涉及心、肾还包括了脾、肝、肺等脏器。在脓毒症的进程中,认识这点尤为重要。

 

  万友生教授是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江西省首批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之一。他从医60余年,著述甚丰。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0年,但其学术思想一直影响着后学。本文仅简要介绍他在治疗脓毒症中应用甘温除热法的经验,以兹怀念。

 

  脓毒症(虚证)虚实夹杂多

 

  脓毒症(败血症)从初期到多脏器功能障碍以及脓毒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其病机演变可以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创始人王今达教授提出的“三证三法”(热证、瘀证、虚证)证治规律为参考。其中,脓毒症(虚证)的病机包括“气阴耗竭”、“阳气暴脱”以及“脏腑虚衰,阴阳俱虚”;但是临床实践中脓毒症(虚证)病机演变还包括“内闭外脱”以及气虚夹实尚未到脱证的阶段,病机错综复杂。

 

  据某项研究统计,在脓毒症虚证中,虚实夹杂者有56(56/74,占75.7%),且正虚中以气虚最为常见。由此可见,虚实夹杂的气虚发热在脓毒症病机演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正确认识阴火

 

  中医辨证处理脓毒症发热最常见的方法有:截断病势之清热解毒、宣肺通络;针对热毒炽盛之清热凉血、泻火解毒;针对阳明经热之清热生津;针对热结肠腑之通腑泻热,保阴存津;针对热入营血之清营解毒、益气养阴;针对热入心包之清热凉血解毒,开窍醒神。但对脓毒症“气虚发热”,以甘温除热为主(反治法)退热的论述近期又重新受到关注。

 

  万友生认为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脓毒症的辨证应立足脾胃气虚,阴火内生。对于“阴火”的界定,他认为“火分阴阳,是以阳火病性属热而治法宜清忌温,阴火病性属寒而治法宜温忌清。”“诸阴火”的病位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心肾。而心火或肾()火为病,都各自有其阴阳之分,并非心火病性都属热而宜清,肾(命)火病性都属寒而宜温,也有心火病性属寒而宜温,肾()火病性属热而宜清的。

 

  万友生学术传承人万兰清教授解释:阴火是相对于阳火提出的病理概念,火是指热的现象,阴是指该热象的性质。即阴火指病性为阴寒而病症为火热的病理概念,阴火本质是病性为寒而病症为热,属标热本寒证。与阳火(标本具热)对立。

 

  阴火的产生,多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郁结、起居不慎等令元气大伤;或寒湿阴邪外郁,或生冷饮食内遏,令阳气不得宣发透达所致。前者发为阴火虚证,后者发为阴火实证。

 

  据此,扩展看“阴火”的病因可以是寒湿、七情内伤、饮食积聚以及瘀血痰浊等阴寒性病理因素,夹正虚而表现为“内虚外实”兼杂的临床症候,其病位不仅仅涉及心、肾还包括了脾、肝、肺等脏器。在脓毒症的进程中,认识这点尤为重要。

 

  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不正之阴火即邪火,万友生认为“邪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是指火病(指火热症候)邪实而正气抗邪有力者而言,这多见于外感病中。虚火是指火病(指火热症候)正虚而抗邪无力者而言,多见于内伤病中。”“内伤虚火为病,有阴阳气血之辨,属于阴血虚的阳火病证,治宜滋阴养血,多用甘寒清热法(此为常法);属于阳气虚的阴火病证,治宜助阳益气,多用甘温除热法(此为变法)。”

 

  同时还必须看到火热症候阳气亏虚中“虚阳亢奋和虚阳衰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虚阳衰沉”是言其“常”的一方面,因阳虚生寒,气不足便是寒,是病理之常,故凡阳气不足的,一般多见阴寒症候群。而“虚阳亢奋”是言其“变”的另一方面,其理主要有二:

 

  一是脾气虚甚,导致血虚,使气无所附,引起虚阳亢奋,而见脾虚发热的阴火证;二是肾阳虚极,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而见肾虚格阳的阴火证(当然这须与“真寒假热”候鉴别)。

 

  此后,万兰清把万友生“阴火”的病机归结为外邪入侵或饮食生冷或七情太过或形体劳倦时,易引动虚阳亢奋而见阳气向上向外升浮之虚性亢奋之象,并指出其包含的三个病证即阴火虚证(即脾虚阴火证和肾虚阴火证),阴火实证和“阴火与阳火相兼证”。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06/20/content_74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