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3年07月22日
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有了精确地图
2013年07月18日
新闻晚报
记者 俞陶然
“这项工作,好比是制作了一张胰高血糖素受体的精确地图。以前,人们只知道这个受体的存在,现在我们用‘卫星定位’把它的原子结构弄清楚了。这样一来,各国科学家想要设计开发针对这一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就变得精确和高效了。 ”
晚报讯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美国Scripps研究所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的一项合作成果——他们解析了胰高血糖素受体七次跨膜区域的三维结构,为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张“精确地图”。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解析的B型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自然》的新闻述评指出,这是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体内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与多种疾病相关,约有40%的现代药物以这类受体为靶点。 2012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开创性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类受体分为A、B、C、D、E、F六种类型,此前,其三维结构已被解析的受体均属于A型,B型受体的分子面目一直未被揭开。
据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明伟介绍,2011年,他领导的课题组与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雷蒙德·史蒂文斯教授展开合作,并联手丹麦、荷兰的科研人员,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的经费支持下,开始深入研究B型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成员——胰高血糖素受体的结构。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与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相反,它能使血糖明显升高。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则会减少。因此,胰高血糖素受体是公认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作用靶点。然而,由于不清楚胰高血糖素受体的结构,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作用于胰高血糖素受体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在中美等国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如今,胰高血糖素受体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王明伟说,他们选择小分子配体来稳定受体结构,促进晶体生长。凭借各合作方的研究专长及技术优势,首次获得了分辨率为3.4埃(1埃=10的负10次方米)的胰高血糖素受体七次跨膜区域的蛋白晶体,并通过对晶体结构和128个突变受体亲和力的分析,构建了该受体与胰高血糖素进行分子识别的结构模型。 “这项工作,好比是制作了一张胰高血糖素受体的精确地图。以前,人们只知道这个受体的存在,现在我们用‘卫星定位’把它的原子结构弄清楚了。这样一来,各国科学家想要设计开发针对这一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就变得精确和高效了。 ”王明伟说。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自然》还发表了英国科学家解析的另一个B型G蛋白偶联受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1的分子结构。这份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新闻述评指出,这两个受体七次跨膜区域结构的解析,标志着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在不久的将来,一批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新药有望问世,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原标题:抗糖尿病药物研发有了精确地图)
原文链接:http://news.sina.com.cn/o/2013-07-18/131927704468.shtml
(本站编辑 王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