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吐血宜清胃泻火 补齐摄血

2013年11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吐血宜清胃泻火 补齐摄血

 

中国中医药报

 

 

  吐血是血从胃中经口吐出或呕出。常夹有饮食残渣。多因胃中积热,或肝火犯胃,而损伤脉络所致。有部分因为中气虚损,血失统摄而致吐血。另外,某些急性热病出现热伤营血证时,亦可出现吐血。

 

  辨治方药

 

  胃中积热型

 

  吐血色红或紫暗,或夹有食物残渣,多伴有脘腹胀满或痛,嗳气或呕逆,口渴或干苦,大便秘结等症,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降气止血。

 

  基本方药:大黄、黄芩、侧柏叶各10克,代赭石、白芍各15克、黄连、法半夏、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剂,分3次餐后1小时服。

 

  方解:方中主以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其中大黄被清代名医唐容川视为泻胃中实火而止吐血的第一要药,《血证论·吐血》称:“大黄一味,能推陈出新,……既速下降之势,又无遗留之邪。”辅以代赭石、半夏降逆止吐和胃气,侧柏叶凉血止血清肝肺;白芍、甘草舒肝和胃,养血缓急,共为佐使。

 

  临床加减:脾气亏虚者,选加党参、白术、炮姜、灶心土;阴血虚损者,选加生地黄、阿胶、麦冬;肝火旺者,选加山栀子、龙胆草;胸胁疼痛,属气滞者加柴胡、枳壳,属血瘀者选加郁金、赤芍、三七等。

 

  气虚血亏型

 

  吐血血色稀淡,体虚乏力,面色白光白,常伴有胃痛隐隐,饥时尤甚,头晕心悸,纳少便溏,或柏油样便等症,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或细。治宜补气摄血,健脾养血。

 

  基本方药:黄芪、仙鹤草各18克,党参、白术各12克,当归、阿胶(烊化分冲)各10克,陈皮、炮姜、炙甘草各5克。

 

  方解:方中主以黄芪、仙鹤草补气摄血,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辅以阿胶滋阴养血止血;当归补血活血,陈皮理气运脾,共为佐使。

 

  临床加减:脘腹痛者,选加白芍、元胡等;脘腹有烧灼感者,选加蒲公英、山栀子、左金丸、海螵蛸等;出血不止者,选加侧柏叶、艾叶炭、藕节、白及、花蕊等;便血者,加灶心土、地黄、黄芩炭。余可参考上述胃中积热证基础方加减法。

 

  此外,急性热病热伤营血,迫血妄行,亦可出现吐血,血色鲜红,斑疹及发热夜盛,神志昏迷,烦躁不安,面红目赤等症,舌质红绛,脉洪大。叶天士《温热论》:“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基本方药: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生侧柏叶、鲜荷叶、栀子。便秘加生大黄,烦渴加生石膏,呕剧加代赭石,高热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或注射清开灵。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3-11/18/content_797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