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活血解毒 祛痰宽胸 治病毒性心肌炎

2014年01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活血解毒 祛痰宽胸 治病毒性心肌炎

 

 

中国中医药报

 

 

  笔者治病毒性心肌炎喜用小柴胡汤,原因有二:其一,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达邪的名方,少阳是表里间之枢机,往往也是逐邪外出的枢纽,该方疏通中、上焦气机的作用也是历代医家所公认的;其二,笔者多年临证体会到,运用小柴胡汤治多种病毒感染类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得宜,疗效比较可靠。

  很多病毒感染都可引发心肌炎,其中尤以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组病毒)为常见。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约半数患者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咽痛,困乏,胃肠炎症等;然后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头晕、气短、浮肿等,甚至心力衰竭或猝死。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血清肌钙蛋白、心肌肌酸激酶增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等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在传统中医文献中还没有完全与本病相应的单个病证,可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别在中医的外感热病、胸痹、怔忡及虚劳等病证中,寻求辨治方药。现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本病概之为“心瘅”。

  分型辨治

  以中医理法来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病机当为正虚卫外不固,邪毒内侵心包,即正虚邪侵,心包瘀损。这里正虚,主要指心肺气虚。心主血脉,气为血帅,肺主卫外,肺朝百脉。故心肺气虚,则卫外不固,血脉不畅;邪毒外袭,内侵心包,酿生痰瘀,而致心神失养不宁,心脉瘀滞不畅,甚至于心气爆脱。因此,扶正祛邪,解毒活血,当是中医临床辨治本病的主要法则。临床中可分3型进行辨证论治。

  邪毒外侵型

  临床表现:胸闷或痛,心烦心悸,倦怠乏力,多兼有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或头身疼痛,或鼻塞咽痛等外感症候,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治法: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半夏10克,黄芩15克,党参12克,瓜蒌18克,丹参15克,蒲公英30克,甘草8克。

  方解:方中主以柴胡、黄芩、蒲公英,和解少阳,清解邪毒;辅以党参、甘草,益气扶正以祛邪;半夏、瓜蒌祛痰宽胸,丹参活血宁心,共为佐使。

  临床加减:畏寒指凉,加桂枝、生姜、大枣;头身疼痛,加羌活、秦艽、独活等;四肢发热,触之肌肤灼热者,属郁火不散,去丹参、瓜蒌,选加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等;恶心呕吐者,选加藿香、砂仁、竹茹、苏叶等;胸痛胁痛,选加枳壳、郁金、川芎等;咽喉肿痛,选加板蓝根、蒲公英、银花、桔梗等;咳嗽或喘息痰多,选加前胡、苏叶、杏仁、贝母、茯苓、葶苈子等;气血亏虚,加黄芪、当归;气阴两虚,加麦门冬、五味子;失眠多梦,怔忡惊恐,选加酸枣仁、茯神、珍珠母、龙齿等;心律失常,选加苦参、生地、酸枣仁、太子参等。

  气血亏损型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头晕困倦,胸闷气短,或自汗恶风,或低热缠绵,或形寒怕冷、面色白光白,舌淡红,苔白,脉细无力或结代。

  治法:补中益气,养血通脉。

  方药:李东垣黄芪人参汤加减:黄芪15~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当归各10克,丹参15克,陈皮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升麻6~12克,黄芩12克,桂枝6~12克,炙甘草8克。

  方解:方中主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补中;辅以当归、丹参,养血化瘀;麦冬、五味子,滋阴宁心;佐以陈皮行气宽中,黄芩、升麻清热解毒,且升麻可助参、芪益气升清;桂枝辛温,配甘草补心阳而定心悸,配当归、丹参则温通血脉而治胸痹。

  临床加减:兼痰饮而眩晕者,去丹参、升麻,加法夏、天麻、泽泻;兼水饮凌心而心悸甚者,去丹参、升麻,加茯苓、牡蛎;自汗恶风者,加白芍、防风,阳虚甚者更加附子、生姜;若暑天湿热困脾伤气者,去桂枝、黄芩,选加苍术、黄柏、葛根、泽泻等;余可参考前方加减法。

  此外,若心律失常显著者,可用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姜、党参、生地、桂枝、阿胶、麦冬、火麻仁、大枣)酌加丹参、苦参、黄芪等。

  心血瘀阻型

  临床表现:胸痛,心悸,或胸闷有紧缩感,或午后发热,或夜间胸闷痛加剧,或情绪郁闷不舒,唇舌紫暗,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2克,枳壳10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生地18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公英30克,全瓜蒌24克,郁金10克,甘草8克。

  方解:方中主以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辅以柴胡、枳壳、郁金,行气、疏肝、解郁;佐以蒲公英清热解毒,瓜蒌化痰散结;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加减:可参考上述2型的加减法。

 

原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1/06/content_81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