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2014年01月22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国中医药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残废。临床主要表现受累关节(多为对称性)疼痛、肿胀、发僵、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大部分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现代医学认为,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因子(如病毒、支原体、细菌)和遗传因素有关。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程来看,当属于中医学“历节风”、“骨痹”、“尪痹”等范畴。

  辨治方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复杂,病程较长,治愈较难,因此,目前中医学对本病的辨治分型较多。一般分为7型论治:1风寒湿阻型,治以蠲痹汤加减;2热邪痹阻型,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3痰瘀互结型,选用小活络丹加减;4肝肾亏损型,选用虎潜丸加减;5阴虚内热型,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6肾阳亏虚型,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7阴阳两虚型,选用补天大造丸等。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之形成,主要为素体正虚、卫外不固之人,易受风、寒、湿邪外侵,病邪流注经络、关节,而致气血不畅,络脉瘀滞,肢体关节肿胀疼痛;久之更殃及脏腑,耗损气血,损伤筋骨,造成骨骼关节畸形和不同程度的残废。因此,中医治疗本病的常用治法,不外温经散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以及补气血以扶正气,养肝肾以强筋骨等治法。只是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具体的治法方药,还要根据辨证,分清主次轻重,有所取舍和侧重而已。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病症的描述,与现代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颇相符合。经过笔者数十年临床验证,辨证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也比较满意。

  基本方药:黄芪30克,桂枝10克,制附子10克,芍药15克,当归12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知母10克,乌梢蛇5克,青风藤15克,薏苡仁30克,麻黄6克,炙甘草6克。(儿童酌减)

  方解:该方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方,温经散寒,祛风止痛,健脾利湿,清热消肿;加羌活、薏苡仁、乌梢蛇、青风藤,更增其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止痛消肿之功效;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以增强该方扶正祛邪的作用。

  临床加减:寒甚痛剧者,桂枝、附子可加至15克,或再加川乌、细辛,川乌、附子均宜先用武火煮沸1小时;若热邪偏重,关节红肿热痛者,选加生石膏、忍冬藤、生地、黄柏等;偏重上肢关节僵痛者,选加威灵仙、片姜黄、制南星、川芎等;偏重下肢关节肿痛者,选加汉防己、独活、豨莶草、牛膝等;腰脊疼痛显著者,选加续断、杜仲、狗脊、虎杖、土鳖等;肢体麻木者,选加制南星、天麻、桃仁、鸡血藤等;久病肾气亏损者,选加地黄、桑寄生、石楠藤、淫羊藿等;僵痛难忍、久痛入络者,选加丹参、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以化瘀通络止痛,重者并宜选加虫蚁疏剔类药1~3味,如全蝎、蜈蚣、地龙、蜂房、僵蚕、穿山甲片等。

  验案举隅

  王某,男,61岁,2010年7月17日初诊。

  患者主诉关节肿痛、变形、僵化12年,加重2月。

  患者生活在农村,青年时期常因感受风寒潮湿而发生游走性的关节疼痛。1999年春,即开始出现手指、腕、踝、膝等关节对称性肿痛、发僵,并逐渐累及肩、髋关节及腰、颈椎骨疼痛,以致全身大小关节变形触痛,腰脊弯曲,跛行步艰。1999年在某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并开始服用抗风湿西药和强的松类激素达10年之久,虽能减轻一些疼痛,但生活一直不能自理。2010年2月,患者因胃痛并出现黑大便,大便潜血阳性,即停服抗风湿类西药,并逐渐减少强的松服用量,至5月停服。近2月以来,患者肢体关节疼痛加剧,精神萎靡,以至卧床不起,于2010年7月17日,由家人抬来就诊。

  患者现无法坐在诊桌旁就诊,瘦弱的身躯蜷曲坐卧于沙发上,痛苦疲乏表情,面色黧黑晦黄,关节肿痛现象如前述,尤以双足肿大及膝、腕、手指关节肿痛明显,以早晨起床时为剧,手指发麻,肢冷恶风,咳嗽微喘,腹胀气短,食欲不振,大便干而量少,小便微黄,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而涩。实验室检查:血沉68mm/h,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70mg/L;胸X片:右肺小结节,双侧胸腔积液。

  辨证:寒湿久痹,阳气亏损,筋脉失养,兼饮停胸膈。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舒筋活血通痹,化饮利湿消肿。

  方药:黄芪40克,桂枝、附片、知母、防风、羌活各10克,苍术、当归、白芍、防己、葶苈子、乌梢蛇各15克,白术、薏苡仁、虎杖各18克,鸡血藤30克,麻黄、炙甘草各6克。14剂。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口服。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1/20/content_81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