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05月22日
平喘为先 益气扶正刺哮疾
□ 赵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田从豁,男,83岁,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立项,成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担任中国针灸学会第一届至第五届理事及名誉顾问。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擅长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哮喘、荨麻疹、功能性胃肠病、骨关节病、癫痫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田从豁从医60余载。在针灸临床中,强调中医辨证施治,注重理、法、方、穴、术,主张调理气血和调理脏腑并重。笔者在此仅简要介绍其应用扶正平喘法治疗哮喘的经验。
平喘为先 兼顾扶正
田从豁将哮喘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又分寒、热,虚证则分肺、脾、肾虚,且临床多见虚实夹杂患者。在虚证中,因为病程久远,病变常涉及两脏或三脏俱病,所以临床最常见的虚证是肺肾两虚和肺脾肾俱虚。在此辨证分型基础上,他形成了“平喘为先,扶正为重,预防复发”的治疗思路。
喘息憋闷通常是哮喘患者就诊的主症,田从豁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首先用针灸施以降逆平喘之法,用孔最、天突、定喘和夹脊穴,注重手法操作,具有较好的平喘效果。
在孔最穴的手法操作上,他有自己的特殊手法。即要求术者先以左手拇指重切局部,使患者产生明显的酸沉感,随即在切指下端(远心侧)进针,这时术者左手压力不减,右手执针刺入一定深度,轻微提插3~5下,并向外展方向捻针,患者即可出现传感向下至拇食指端;然后术者将左手压指换到针体的下端重压之,右手将针向内收方向捻转,这时多数患者针感向上传导致腋前或胸部,同时胸憋闷、呼吸困难等也随之改善。若进针后针感不理想,则可将针提起向尺侧或桡侧换方向刺入以候气至。运用该方法,可使孔最穴达到很好的平喘效果。
在平喘的同时,田从豁还重视益气扶正。
一是补肾纳气:肾为先天之本,与哮喘关系密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呼吸运动靠肺的肃降和肾的摄纳完成。若哮喘病人肾气不足,摄纳无权,吸入之气不能归根,则见呼吸浅表、气喘急促尤甚。
因哮喘患者往往有其先天之不足,故针灸治疗多选用足少阴肾经腧穴或其特定穴,如原穴太溪、背俞穴肾俞及命门等。药物选择则喜用熟地、淫羊藿等药。
二是培土生金:田从豁认为,久病的哮喘患者因长期服药,脾胃功能多有受损,脾胃虚弱则无以正常受纳、传化药物,使药物的作用无法发挥,这也是许多患者治疗愈久疗效愈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后期,调理脾胃尤为重要。既可健脾理气,又可培土生金,补肺气,还可运化水湿,祛除痰饮。
针灸治疗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几个特定穴为主,如胃经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募穴中脘、背俞穴胃俞及脾经经穴三阴交、背俞穴脾俞等,据病情加减选用。药物治疗则多以四君子汤加减,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
注重缓解期治疗
许多哮喘患者忽视缓解期的治疗,仅在哮喘发作时才求医,这样虽可获得一时的缓解,但病情反复,不易控制。田从豁建议:治疗哮喘应当坚持1年以上,因为许多患者有季节性发作的特点,而1年正好是1个周期,既包括发作期也包括缓解期,可全面治疗。
此外,他还将穴位贴敷疗法作为哮喘缓解期巩固治疗的重要手段,并且建议患者坚持贴敷3年以上才能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上世纪50年代他将穴位贴敷应用到临床上,疗效显著,并且因其简便、安全、副作用少,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沿用至今。
贴敷的主穴为肺俞、心俞、膈俞,以上穴位共奏补肺益气,调和气血之功。药物组成以《张氏医通》所载方为基础,去昂贵的麝香,改生白芥子为炙白芥子,形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消喘膏贴敷方,包括炙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生姜汁等中药。该方法无论缓解期还是发作期病人均可应用,一般需连续贴治3年。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05/21/content_85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