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4年12月23日
用六经辨证方法指导针灸治疗
□ 马汝明 河北省青县新兴中心卫生院
中国中医药报
针灸疗法的应用,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而确定病机证型、选穴治疗,有些针灸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经验配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照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前人的经验配穴,疗效往往也有局限。
笔者自从追随冯世纶教授学习胡希恕经方学说以来,对中医汤液治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反思,六经辨证的方法是否可以像胡派六经八纲理论指导应用中药一样,用在针灸治疗的领域呢?
近阶段来,笔者尝试以胡希恕经方理论的应用思路,结合前人针灸的经验穴位,寻求与经方方剂相对应的配穴,然后再用六经八纲辨证的理论指导临床应用,逐步获得了一定的疗效。
这个案例是笔者最近应用六经辨证理论指导针法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涉及了葛根汤、小柴胡汤和石膏药证的相应配穴,在此介绍如下。
典型病案
代某,男, 45岁。2014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主诉枕部麻木,早起颈项抬起困难。兼见口略干不苦,时胸胁胀满,无心悸,大便干,小便正常,容易发脾气,无发热,汗出正常,无腹痛胀,无明显四逆恶寒。舌质红,苔微腻。脑户穴周围麻木感,颈部后压痛。
辨证:三阳(太阳少阳阳明)合病。
经方辨证处方思路:患者枕部麻木,颈项不适,辨证为太阳;胸胁胀满,容易发脾气,辨证为少阳;口干等辨证为阳明,合而为三阳合病。经方处方当为小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石膏,但患者不愿服用中药,所以按照该处方思路给予针灸治疗。
用针思路分析:针对葛根汤思路选穴足三里、中脘、血海、风池、风府、脑户和颈部阿是穴,针对小柴胡汤思路选穴期门,针对石膏证思路选穴天枢、曲池。
针灸处方:足三里、中脘、血海、风池、风府、脑户、期门、曲池、天枢和颈部阿是穴。
运针方法:足三里、中脘用补法,血海、期门用平补平泻,天枢、曲池用泻法,风池、风府、脑户和颈部阿是穴不用手法。风池、风府、脑户、曲池和颈部阿是穴留针30分钟,余处不留针。日1次。
病人1次治疗显效,3次后痊愈。
机理分析
《伤寒论》第1条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总纲,从这里可以看出,伤寒表不解,其典型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头项部。而针灸临床中,治疗头项部疼痛,无论外感内伤,疗效较好的穴位大多也集中在头部,像太阳穴、率谷穴及印堂、攒竹、风池、风府等穴,在临床中经常应用,而且疗效不凡,可见这些穴位具有解表的作用。而《伤寒论》第24条又曰:“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这也给我们提示,刺风池、风府有解表的作用。这些穴位都相当于经方的解表药,应用得法,与经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4-12/22/content_94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