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3月09日
重用薏苡仁治病举隅
中国中医药报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等成分,具有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笔者重用其为主治疗常见流行性疾病,疗效满意,举例如下。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临床最常见的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就指出,“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四时之气失常,非时之气夹时行病毒而伤人,易引发流行性感冒,中医分型分别有风寒型、风热型、暑湿型,笔者所立方用于后两型比较适宜。
方药:薏苡仁60克(6~18岁20~40克,2~6岁10~3克),金银花10~20克,连翘5~15克,芦根10~20克,菊花5~20克,甘草3~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
如治熊某某,男,25岁,1999年7月28日初诊。患者以“发热,鼻塞流涕,全身酸痛1周”就诊。患者1周前因气候骤变,始有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鼻塞时作,流涕,头痛,乏力。自行到药店购买感冒灵颗粒、抗病毒颗粒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前来就诊。诊见发热(38.0℃),全身酸痛,头痛,神疲乏力,鼻塞时作,流涕,轻微咳嗽,口渴,咽痒,纳差,咽喉壁充血,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西医诊断:流行性感冒。中医诊断:感冒,风热夹湿型。
处方:薏苡仁6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芦根20克,菊花20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3剂后,体温正常,乏力、纳差如前,余症缓解,原方薏苡仁加重为80克,加白术15克,余药及量不变,再服4剂后,诸症除而愈。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属于中医的“痄腮”范畴,大多患儿以腮腺肿大为主要体征。
方药:薏苡仁20~5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如治田某某,男,8岁,2001年4月15日初诊。患儿以“两侧腮腺肿大疼痛2周”就诊。3周前,患儿有与腮腺炎病患儿接触。2周前始有发热,食欲不振,双侧腮腺逐渐肿大伴疼痛,遂到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治疗不详),3天后,热退,食欲增加,腮腺肿大不退来诊。刻诊:体温 36.8℃,双侧腮腺肿大,质韧有弹性,触痛,肿块色如常,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西医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断:痄腮,痰热毒型。
处方:薏苡仁40克,夏枯草10克,玄参15克,连翘10克,天花粉10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牡丹皮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3剂后,腮腺肿块逐渐消退,触痛明显减轻,连服7剂后,肿块消退如常,临床痊愈。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3/06/content_96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