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4月20日
治溃疡性结肠炎 化湿行滞调气血常并行
□ 刘长江 成坤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药报
溃疡性结肠炎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其邪有湿热、寒湿之异,病性多为虚实相兼,经主气,络主血,发作期黏液便湿热蕴肠邪在经,脓血便湿热伤肠邪入络。发作期邪壅肠滞,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不宜涩止;缓解期有泻泄不止者脾肾俱亏,少邪无滞,肠滑谷流,须扭转病势由通转固,宜固涩不宜通滞;当便滞与便稀同时并见,通滞与固肠兼用。
清湿热黄连、黄柏、椿根皮很有效,化脓血白头翁与炒蒲黄、地锦草常相配,大便白冻化寒湿,肉桂与黄连、木香常同用,腹痛泻肝破气血,泻肝用芍药甘草汤,破泄用三棱、莪术配枳实。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病损主要限于结肠的黏膜与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或溃疡,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扩展,遍及整个结肠,严重者可出现“反流性回肠炎”。临床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迁延难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沈舒文教授治疗本病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邪滞肠中涉肝脾 权衡标本调虚实
溃疡性结肠炎多是湿邪为患,湿伤于下,始于大肠,大肠属阳明之腑,易热易实,湿热壅滞肠道,灼肠、滞气、伤络,化腐成脓,络伤出血,从而出现黏液脓血便。滞在气,血在络,痛主肝,泻主脾,病机总为邪滞肠中,气血失和,涉脏关肝脾。在疾病的动态变化中存在着滞气伤络、脾虚伤肾的病理变化,治疗当分病期、辨标本,在本虚标实的主次变化中把握治疗的先后缓急。在腹泻与便滞的症状表现中把握固肠与通滞的治疗时机。一般而言,发作期或活动期为邪滞肠中,病偏在腑,以标实为急,治宜逐邪通滞,止血和络,设堤防变;病久正虚恋邪,湿恋肠中,脾虚及肾,病偏重在脏,当补脾温肾,扶正达邪为要;当病见时发时止,呈寒热夹杂之势,当寒热并用,调和肠胃;当脓血便久治不除,或腹痛不减,内外兼治,直肠给药。
下利脓血清湿热 白冻黏便化寒湿
溃疡性结肠炎尽管病性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偏,但邪滞肠中,气血失和为核心病机,临床从大便的性状判病性,测病损最为客观。本病病变在肠,阳明之腑,易热易实,大肠受邪易实易滞,所以在疾病发作期或活动期以湿热滞肠居多,湿热蕴结大肠,热盛化腐成脓,邪伤肠络破损,脓与血相混,便见黏液脓血。而以黏液便为主者,重在清化湿热,常以黄连、黄柏、椿根皮配地锦草。湿伤气,热伤阴,常配人参、生地等补气阴,设堤防变;脓血便者,用白头翁、炒蒲黄、椿根皮配花蕊石、白及、地锦草清解热毒而止血。脓血黏液日泻不止,不囿于“痢之无止法”,主张“带补带涩”,常配葛根升阳,人参督中,黄芪托疮生肌,补骨脂、赤石脂、石榴皮涩肠止泻,只有在排便不畅,或临厕虚坐时配用枳实、槟榔导滞通腑,恢复肠以通为顺的功能特性。本病虽言湿热滞肠居多,但当脾阳素虚,或屡用清化伤中阳,可致中阳伤而邪从寒化,寒湿滞大肠,出现白冻黏液便,或白多赤少,治当温运脾阳化寒湿,常用连理丸(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加肉桂、炮姜、椿根皮,排便不畅配用木香、槟榔而导肠滞。
腹痛泻肝破气血 久泻不止用固涩
腹痛、腹泻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疼痛多局限于下腹部或左下腹,轻者呈间歇性隐痛,重症则持续性钝痛。疼痛缘于气血不和,其中有便意时腹痛明显,排便后疼痛缓解者与肝有关,肝主痛,为肝旺乘脾,络脉失和所致,他用白芍甘草汤(重用白芍30克)加木瓜泻肝阳,柔肝缓急而止痛;腹痛若与大便无关,以脐周或左下腹固定疼痛、胀痛或有压痛者,认为是气血结聚,常兼配枳实、三棱、莪术、桃仁破泄气血而获良效。隐痛得温痛减者配乌药、小茴香;刺痛、舌暗配蒲黄、五灵脂。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黏液脓血便日泻数次,随着湿热的清化大便次数可减少,但当疾病进入慢性阶段,大便常溏薄,粪黏质烂,小腹坠胀不适,此仍腑病累及脾,治当健脾止泻,用理中丸温补脾气,配黄芪、葛根、泽泻、肉豆蔻升阳化湿可见效,但若稀便久久不愈,或滑肠谷流水样便,用附子、肉桂温肾阳而釜底加薪,再配四神丸固涩止泻,或加陈皮、防风荡风除湿。
便滞与便稀同见 纵擒宣摄调病势
溃疡性结肠炎邪壅肠中,有邪、有滞、有腹泻,需要通便泄邪还是固肠止泻常是临床拿捏不准的问题之一,对此要审时度势,调理病势滞与通,一般而言,在疾病的发作期多以邪壅肠中、滞气伤络为主,在逐邪止血的同时要扭转病势由滞转通,宜导滞(用枳实、槟榔、少量酒大黄)不宜涩止;在疾病缓解期有部分患者脾肾俱虚,少邪无滞,泻泄不止,病势为本亏肠滑,谷浊下流,在温补脾肾的同时须扭转病势由通转涩,宜固肠(如用四神丸加赤石脂、石榴皮)不宜通滞。此外,本病在缓解期不少患者便稀与便滞同时存在,他常以通便导滞与固肠止泻并举,称其为纵擒摄宣法,其用药以理中丸加补骨脂、乌梅补脾固肠止泻,擒而摄肠津,与枳实、炒莱菔子、酒大黄相配伍,纵而通腹气,屡获良效。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4/17/content_97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