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5月07日
阳气失常与受湿为病
□ 郜莉 郜峦 安徽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药报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太阳在天体运行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为生命之根本。
明代医家张介宾最得经旨意趣,结合其本人体验,撰写了著名的《大宝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他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形固存而气则去,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
可见,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无不赖阳气以温煦和推动;气血津液精的生化、运行,糟粕的排泄,全仗阳气的气化功能;人体抵御外界环境的寒冷,保持正常体温,离不开阳气的生发作用。从病理来说,“离照当空,则阴霾自消”,存得一息真阳,便有一分生机,故临床治疗时有“救阳似救火”之说,即抢救阳虚欲脱之证,往往刻不容缓。生命一旦夭亡,形体虽在而通体冰冷,乃阳气竭绝之故。故知阳气为生命之根本。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暍,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精辟地论述了因阳气失常、感受邪气而得病的道理。
本文主要解析因阳气失常而受湿为病这一问题。
由于阳气失常,人体正气不足,感受了湿邪,首先便表现为“首如裹”——湿邪阻遏清阳,阳气不能上达头目,故出现头如裹了布一样沉重昏蒙的症状。湿邪若不到缓解,进一步发展,则会伤到“筋”,所谓“湿郁化热,久而不攘”,湿热合邪,阻遏阳气,使筋脉失养,从而引起拘急或松弛等症状。
明代医家马莳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中提出,“因于湿气之所感者,凡人之有湿,有内湿,有外湿。外湿足先受之,内湿者,多饮酒浆潼酪所致也,其血气熏蒸,上行如雾,首如有所包裹,而昏且重矣。惟湿蒸为热而不能除却,大筋受湿侵热蒸则软而短,小筋受湿侵热蒸则懈弛而长,软短故手足拘挛而不伸,弛长故手足痿弱而无力矣。”
清代医家张志聪则在《黄帝内经集注》中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湿之邪,上干阳气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湿伤阳气,则因阳而化热矣。阳气者,柔则养筋,阳气伤而不能荣养于筋,故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盖大筋连于骨节之内,故郁热而软短,小筋络于骨肉之外,故因湿而弛长,短则缩急而为拘挛,长则放纵而为痿弃。”
那么,湿邪如何作祟的呢?说到底,还是人体自身的问题。
比如,夏天应该出汗的时候却待在空调室内,汗液不能挥发而淤积体内;冬季应该保暖的时候还是吹空调,藏不住精气而阳气外越。夏天贪凉,冰棍冷饮凉菜,怎么凉快怎么来,湿邪也就不请自来了。
众所周知,脾主四季运化,为至阴之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入侵,首先伤害的便是脾。同时,脾为后天之本,脾一受伤,诸脏皆不得所养,故正气易虚,而湿气更难祛除。故古语有云:“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就是这个道理。
兹举老师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郜峦的两个病案,以飨同道: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5/06/content_98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