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临床实践

中医是属性科学的活化石——针灸申遗专题探索篇

2010年12月25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感谢作者 周青良  赵致生 对本站的特别授权) 

 

 

中医是属性科学的活化石——针灸申遗专题探索篇

 

 

 

 

 

 

作者:周青良  赵致生

 

前言

中医是属性科学的活化石。易学,道学,儒学,在遇到发展危机的时候,都会抬出中医来说事,都会说中医是自己门派的文化。于是产生了中医产生于易学,中医产生于道学,中医产生于儒学等各种神话与奇谈怪论。这种奇谈怪论,延续了数千年。不仅仅没有发展中医,而且把中医篡改成一个不伦不类的大杂烩。使中医基础理论掺杂进入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境界理论。一会易法社会把脏腑官员职能化,一会道法自然把神志元神化。……。现在,中医在易经后两千年间,又形成了伤寒派,温病派,补土,补肾……诸家医学。虽然仍然是建立在阴阳五行,阴阳六气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一体化医学。但是各学派的理论差异,已经显而易见了。针灸是中医中的一门独立的学术学科。也是中医中最简单易学的一门治疗疾病的技术。但是,对它的经络与穴位的产生与来源,也是最难解释与说明的。我们选择了针灸,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因为韩医提出了对针灸申遗的请求原因之外,好象并没有其它充分的准备。所以,本人写了本文,旨在为针灸申遗而喝彩。并希望能为承办人出谋划策。全文有十二个分标题:

1、从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

2、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3、中医针灸申遗之认识异同。

4、中医针灸申遗难点分析。

5、中医针灸申遗难点中的难点。

6、针灸申遗的核心理论表达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7、针灸申遗的中医派别谈。

8、针灸申遗与属性科学一体谈。

9、针灸申遗与属性文化渊源谈。

10、针灸申遗与经络学说原理谈。

11、针灸申遗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谈。

12、针灸申遗与中国文化的未来谈。

希望能对具体申办工作有所帮助。希望能对中医的发展有所帮助,希望能对属性科学的兴起有所帮助。

一、从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

  据悉,韩医已经把针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提交了申请。中国人才想起来针灸原来是中医针灸,为什么中医针灸在中国本土不能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提出呢?于是乎,中国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也后继在广州举行。也同样提出了中医针灸作为申遗对象向联合国提交了申请。并且充满信心的认为,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接受了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消息。并认为:中医针灸作为申遗对象,向联合国提交申请,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医没有把韩医作为整体打包申遗,而是把韩医中的针灸单项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提交了申请。为何历史悠久的中医在韩国申遗前并没有一点动静呢?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解释说:由于中医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还有不同的流派,如果将中医整个打包申遗,会因“解释不清”而增大申遗难度。因此要将其一个个分解开来。据他透露,目前中医针灸申遗的申请已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国强表示,这次进行申遗的项目是中医针灸。因为中医针灸已为人熟知,同时中医针灸不同于一般的针刺,而是结合了中医的诸多理论,所以成为申遗对象。

  我们从这位副部长的解释中,可以把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归纳为三点,1、是要能解释清楚,2、是要已为人熟知,3、是要结合诸多理论。所以,在这里有必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标准概念上,来解读一下我国的申遗工作为什么总要跟在别人的后面跑的问题。别人不申遗,自己也想不起来申遗,别人申遗了,自己也想起来申遗了。换句话说,中国人自己好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似的,别人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当成自己的遗产来申遗之后,自己才发现它应该属于自己的,而在别人没有申遗之前呢?为什么就不能有属于自己的申遗意识呢?文化遗产,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词了。它包括历史上遗留、累积的精神财富,通常是艺术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总称。而现代对文化遗产的物质化再分类:分成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之后。则把艺术遗产与文化遗产,又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大的类别。显而易见,这种划分使艺术遗产与文化遗产进入了一个相对论的特殊认识领域。显而易见,这种相对论的根本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理念的一种确定。也就是说,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是相对的。是以物质为本而产生的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问题。也可以说是物质文化的是非问题。我们不妨从相对物质的准确概念而产生的是非问题说起。那么,物质是什么呢?现代哲学对物质的定义是: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认识它的是:1,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2、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3、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那么,非物质的概念应该如何定义呢?现代哲学并没有给出过具体的物质文化定义。只是说物质文化是与非物质文化相对的。物质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体现于技术装备、交通联络工具、建筑等具体实物上,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以及劳动者的生产技能相适应。那么,相对物质文化这个具体的定义而言,非物质文化则与物质文化相对。应该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之外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与自然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自然科学、宗教、艺术、哲学等;2、与社会环境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语言、文字、风俗、道德、法律等;3、与物质文化相配合和适应而产生的,如使用器具、器械或仪器的方法等。简而言之,非物质文化,是一个物质文化的是与非的界线划分问题。它首先肯定的应该是物质文化具体定义与非物质文化的相对性。也就是说,只有在说清楚什么是物质文化之后,才能产生非物质文化的定义。也就是说,这明显是一种以物质为本,对艺术与文化的再认识。从物质文化的起源来看,它的故乡是西方,也就是说,所有的西方艺术与文化,只能划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在西方文化的体系内,要么,是物质文化,不能划为物质文化的,自然而然就是非物质文化。而东方文化,众所周知并不是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的,它与西方物质文化的本质区别就是以物质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如果说西方文化是物质文化系统,那么,东方文化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属性文化体系。那么,谁能说清楚,东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属性文化体系中那些应该划在属性文化中?那些不应该划在属性文化中?根本没有办法说清楚,因为中国的属性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整体属性文化体系。只有人类认识到的属性总和与人类尚且没有认识到的属性范畴。所以,在东方属性文化范畴中,并不存在属性文化与非属性文化的具体艺术遗产与文化遗产。一言以蔽之,中国的艺术遗产与文化遗产只能称为属性文化遗产,而不存在非属性文化遗产。也就是说,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区别,是物质文化与属性文化之间的区别。当我们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物质文化区别与属性文化之间的体系区别之后。两个体系的文化之间的细致再分,物质文化进入了二元论的相对对立状态,所以,在物质文化体系内很容易的可以鉴别出什么是物质文化,什么是非物质文化。而在中国的整体属性文化体系中,则不存在二元对立的相对性,他们之间都具有相通,相变的关联关系性。所以,无法分清什么是属性文化之外的东西,什么是非属性文化。所有的文化都是属性的。按理说,属性文化可以划为非物质文化类别之中。但是,属性文化中又包括了西方物质文化中被已经确定了的物质文化内容。所以,无论是申请它为物质文化,或者非物质文化,都与西方物质文化的认定标准所不能一致的。这恰恰是中国属性文化没有办法走进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的根本障碍所在。正是西方文化垄断与限止中国文化发展的目的所在。如何能让我们彻底的摆脱这样被动的不合理局面呢?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奋发研究属性科学,让属性数学在物质科学已经走向尽头的时候,再塑钟鼎文化时代的辉煌。

二、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在中医针灸作为申遗对象向联合国提交申请,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分类差异性。以及这种对文化遗产分类的方法。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探索与研究保障地位的无助性。如果联合国明目张胆的只保护西方文化遗产,而不保护东方文化遗产的话。那么,明显是一种不公正的法则。那么,把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转换成另外的一种文化分类的话。文化的遗产范畴就变成了没有东方与西方字样而却可以展示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别的一种特殊法则了。也就是说,它把西方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性,东方文化遗产的属性文化性扩大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而且只肯定了文化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而否定了文化的属性性与非属性性。这种以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来对文化划分的方法本身。无疑是对东方文化属性文化体系的一种歧视与排斥。在中医针灸作为申遗对象向联合国提交申请,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分类差异性。以及这种对文化遗产分类的方法。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探索与研究保障地位的无助性。中医针灸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吗?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中医针灸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而其上一个认识层面的认识内容则应该是:中医针灸应该是物质文化范畴中的是非问题,还是属性文化范畴的是非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对针灸原理科学的本源探索与研究方法的肯定。

  我国的卫生部长陈竺,已经率先表达了中医与西医的壁垒性认识。透过中西医壁垒现象,我们也应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壁垒性。而这种文化的壁垒性则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物质科学研究方法与属性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区别问题。显而易见,东方文化是属性科学理论体系,而西方文化则是物质科学理论系统。用物质作为文化的划分标准,西方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大类。而且这种是非的相对性,完全可以通过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论来进行归纳。但是,如果联合国明目张胆的只保护西方文化遗产,而不保护东方文化遗产的话。那么,明显是一种不公正的法则。或者单纯的强调了西方文化遗产的物质文化性,同样也是对东方文化遗产的一种排斥与不承认。文化遗产的定质定性工作应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质与非质的关联关系,二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形成的属性关联关系。联合国的文化认定工作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把目光只放在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上,制定了只与西方文化认识论相匹配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两个二元论相对性标准的认识论本身,从定义上就形成了对东方属性文化的排斥与否定的态度。这也是对于一个具有数千年文化传承的央央文化古国,为什么很难产生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本原因之一。属性文化性不能扩大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而且只肯定了文化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而否定了文化的属性性与非属性性。这种以物质为文化产生之本的绝对认识,从根本上否定了以人为本的属性文化。把文化只划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观念,方法本身。就是只承认物质文化而否定了属性文化。显而易见,只把文化用物质与精神划分为是非两大类,完全是依据西方文化的二元论相对性原则而制定的。而对于整体性非常强的东方属性文化而言,物、数、象与精气神都是属性结构的一个整体。虽然也可以划分为阴性与阳性。但是,非属性的纯粹物质认识并不存在。而阴性阳性的辩证关联关系,又不是物质与精神二元论所能分得开的认识与知识。非阴及阳,非阳及阴。并不具有物质与精神可明显划分的界线。归根结底,就是对东方文化属性文化体系的一种歧视与排斥。正是这种歧视与排斥。中国人没有办法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理论来说清楚中医究竟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没有办法用非物质与物质的理论来验证中医基础理论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所以,中医尽管因为它的良好治疗效果的客观存在。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认识与采用。但是,它仍然无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无法进入现代科学领域。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物质科学,物质文化才是西方文化的主流。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科学并不能把中国属性文化包罗在其中,因为世界只有一个,是物质的,就不是属性的,是属性的,就不能是物质的。西方文化的二元认识论,无法把物质与属性综合在一个认识层面之上。只能得到一个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的最基础认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说,因为运动是属性,物质是运动的。那么,能不能说:物质也是一种属性。但是,属性虽然并不是物质,它却可以说成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关联关系。那么,研究物质关联关系的属性。为什么不能成为文化。用这种知识产生的悠悠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为什么不能称为属性文化?物质文化具有是非性,而属性文化并不存在是非性,因为是非只是属性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小环节。是非只能存在于属性文化之中,而不能存在于属性文化之外。所以,物质文化可以谈是非关联关系。因为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没有办法融合在一起。精神文化是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非精神文化。属性文化并不具有是非性,因为是非是、有无、都是属性文化的一个部分。我们不可能把属性文化再分为非属性文化与属性文化。就物质科学而言,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来区别什么是物质,什么是非物质。它的定义只能用不以人类意识影响而独立客观存在而认定。这样,非物质的概念就变得异常难于解释,因为以人类意识影响的存在与否,是物质判断的基础依据。那么,还有受人类意识影响而存在的物质吗?西方科学并没有找到,那么,非物质的含意是什么呢?当然可以解释成与物质相对的精神。这样,中国医学与中国属性文化尽管应该说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在只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两个条件界定下。要么,把中国的属性文化归属于物质文化范畴,要么把属性文化归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可以肯定的说,属性文化即不是物质文化,也不是非物质文化。它是研究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关联关系的一门整体关联关系科学。用物质文化或者用非物质文化限定的条件范畴,都无法表达属性文化的博大精深内涵。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解释说:由于中医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还有不同的流派,如果将中医整个打包申遗,会因“解释不清”而增大申遗难度。那么,因此要将其一个个分解开来。就可以用物质与非物质的理念解释清楚了?看得出,王国强副部长在走应用西学研究中医的路。在按西方文化规定的条条框框重新解释中医,重新解读中医针灸学。但愿他的创新能得到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三、中医针灸申遗之认识异同中医针灸申遗,引发的哗然一片。归纳起来,不外乎对中医的三种不同的认识方法所产生的不同反映。也就是说,无论在韩国没有申遗之前,中国人在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高傲认识下,沉醉在古经,古典的崇拜中,采取了与现代科学隔绝的不申遗态度。貌似伟大而高尚。但是,韩国人却把针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提出了申请。也就是说,中国人可以在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高傲认识下,继续不去申遗。但是,却不能干涉韩医,日医……等其它国家的医学把针灸作为对象向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采取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高傲认识,只会让中医中的针灸变成其它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现代科学来重新解释针灸,重新认识针灸。步韩医后尘也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则为的是捍卫中国人的老祖宗留下的这点东西不成为别人的遗产。相比之下,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高傲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不再是一种极其高贵尊严表达了,而是一种对中医针灸文化被别人窃取之后的继承权放弃。对于坚持这种认识的人,真好有一比。他如同一个被小偷掏光钱的人,仍然在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如何如何富有。而用现代科学来重新解释针灸,重新认识针灸,并且步韩医后尘积极向联合国申遗的的作法。反而变成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一种捍卫。也好有一比。则比丢了钱还自吹自擂自己有钱的高明多了。起码他遵守现行法律准则知道应该去报案挂失。应该知道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找回来,不被人任意窃取。哪个认识更高尚?那种观念更低级?在不同的条件下,只存在变化与运动。并没有绝对尊严的永恒。而把舆论的焦点放在坚持西方科学没有检验中医资格,与我们需要用现代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审视中医文化的认识冲突中,与一个被小偷偷光钱后坚持说自己有钱,另外一个人说他已经没有钱了的争论有什么区别?务虚,务实,是舆论焦点的两个方向。夸夸其谈的务虚,也可以造成精神上的自我心安理得。但是,却无助于找回丢失的东西。从这一点出发,在不同的条件下支持不同的认识则是一个属性自厝异同的问题了。然而,舆论的向背,并不能依大多数人的认识为导向。因为中国人的夜郎自大传承了五千年,已经发展到多种辩术的高超境界,你不同意他的观念,就会先动机,后目的,再用心的无穷后继分析下去,没完没了。而追求的只剩下了一种精神,却产生不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就中医针灸申遗问题而言,没有韩医申遗之前,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认识,则可能真的表达出了中国文化的高峰亮节,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国的夜郎自大。但是,韩医提出申遗之后,局面则有不同。因为你赖以自大的东西马上就要归属了别人,你的腰包空了,针灸已经变成了人家的遗产,还有资本来讲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针灸了吗?因为你可以认为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但是,韩医却给了西方科学检验韩医的机会。当然,你可以继续坚持这种高尚的观念。不过,针灸已经被西方科学认定为韩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也就是说,针灸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域,只与韩医相关联了,与中国医学不存在文化遗产关联关系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刻?是一个要么中医自己申遗,要么,继续坚持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把针灸推向别人的文化遗产范畴。因为我们不能把自己看成是神圣,要与世界的整体环境接轨,世界不是中国自己的,是整个人类的。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替代现代文化,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文化影响人类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这一个历史的总趋势,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也就是说,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1、以经解经,以典论典。躺在古经,古典,古书,古籍中闭关修行。2、用现代科学解经,解典创新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3、挖掘中国属性科学的源头,建立属性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重新认识中医。三条路,哪一条也不是平坦捷径。都需要付出努力与艰辛。而我们现在所需要作的,绝对不应该是站在三条路的叉路口上,摇旗呐喊,用自己的认识选择限止与封堵其它道路的选择与认识。无论你选择了哪一条路,都应该大踏步的向前走,而不是堵在所有的路口,作限制他人进入不同研究途径的霸权指挥官,给不同见解的人,不同选择的人,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更不应该以势取人,污辱选择其它道路进行研究人的人格。我个人认为,无论走上面三条路中的哪一条路的人,都是敢于探索,勇于探索的人。比起那么对中医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的不关心人士而言,都是热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事业的。弘扬自己的热爱激情,同时也要给别人热爱的机会和出路。不同的观念不要以我为准,以我为则。让人家说话,让人家说完话。自己讲自己的理由,说自己的逻辑,讲自己的证据。是不同学科共同发展的基础原则。攻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为什么可以变成了一条在网络上时髦的一种时尚?究其根源,还是来源于西方科学的唯一真理观。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是不能接受别人不同观念的根本障碍。其实,多问几个为什么,确确实实是一种科学探索的精神。但是,如果你把多问几个为什么只用在别人身上,而从来不反问自己,则会形成一种无法再接受别人先进思想与理论的最大障碍。而善于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的人,才能从别人的真识卓见中扩展自己的智慧,才能在别人的研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归根结底,我就想说一个问题,就是任何认识都应该产生于一个审时夺势的自厝异同过程。在不同的条件下,使自己的认识适用于形势,适应于时势。别人来掏你腰包的时候,你坚持他没有掏你腰包的资格,表达认识的清高,永远是无法阻止小偷与强盗占有你财产的逻辑。也就是说,与强盗与小偷讲有没有掏你腰包资格,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而借助现行法律与制度来保护自己腰包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四、中医针灸申遗难点分析

应该说,中医针灸申遗是一个比较艰难的项目。它有以下几个技术难点应该引起主办申遗事宜的单位注意。一、是来源于本国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长期处于两个极端状态下的舆论争论影响,在科学的分科领域而缺少具体的实质应用突破,缺少具体的新学术理论产生与新医学理论形成。在社会整体环境中,中医是科学还是中医不科学的争论持续了数十年。在中医的各学派之间,对中医的基础理论见解无法形成统一的医学共识。认为中医是科学的派别,把它与现代医学放在对立的不相容位置上,坚持体系的古典性而与现代科学理论无法共通。坚持认为中医不科学的派别,认为中医缺少物质的量值无法进入现代科学体系。所以,真正研究中医体系科学内涵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中医生存的大环境也在萎缩,有真才实学的中医医生越来越少了。在越来越少的中医队伍中,从事专业针灸的中医医生就更少了。所以,从针灸的行业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个中医专业中的冷漠学科。而在民间的应用则相当广泛。这样,在申遗工作中,依据王国强副部长对申遗工作重点中的三条来说,就遇到了一个要能解释清楚的困难。也就是说,除了中医经络学说之外,很难找到新的理论解释。二、当然,由于现代科学中的辐射场摄影术对人体中的穴位现象发现,从物质科学的角度,有利的证实了人身体内确确实实存在一个由741个特殊的穴位组织构成的体系。但是,中国古代人通过何种计算术,把741个穴位无一遗漏的全部计算出来,其精准与精确的程度又如何分毫不差呢?其中的道理,是目前科学知识解释不了的范畴。这一发现,并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是独有的消息。对所有使用针灸医术的国家来说,都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然,中国也不例外。上海费教授的课题组在这方面也同样开展了它的机理性研究。应该说,这个机遇在应用针灸的国度中是一个共有的开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除了费教授的课题组之外,并没有展开这方面的更多研究项目,也没有重大的理论性突破。中医针灸仍然还是停留在古经,古典的古书,古籍所传承的文字水平上。而且除了针灸,按摩的理疗科治疗之外,并没有实现全面应用的大好形式。所以,对于中医针灸申遗这个具体问题而言,仍然存在要能解释清楚的障碍。特别是经络学说中的诸多理论的非物质文化内容阐述。就成了我们申遗工作的难题。也就是说,中医针灸申遗在要能解释清楚的前提下,自现代科学辐射场摄影术发现经络中的穴位真实的物质形式存在之后,各个应用针灸技术的国家,同时都起步在一个新的认识层面上开始了对经络学说的新的研究。而且这种研究,有许多国家对它的研究是国家投资的,成果是国家的机密之一。而在中国对经络的研究,除了上海费教授的课题组之外,都是民间的个人研究。其成果的水平参差不齐,也欠缺专业机构整理与整体布局开拓。所以,作为一个申遗项目的能解释清楚的基础理论来源,明显低于周边国家对针灸学科的专业开发与应用范畴。三、古代属性文化是中医针灸学科的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来源。相对与韩国对属性科学的重视程度来讲,韩国把三焦,四象的图案标志在国旗上来表达他们对属性文化的崇尚。而中国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几乎使阴阳哲学观灭绝。国家从来没有投资在属性科学的起源源头上进行更深入的开拓性研究过。而国学的研究范畴仅仅局限在易经,儒学,道学三个理论体系的有文字的历史整理范畴内,并没有开拓到钟鼎文化时代之前的更遥远领域。而代表经络学说的甲乙铜人经知识则恰恰产生在钟鼎文化时代之前,成功铸鼎于钟鼎文化时代。至今,中国文化体系,并没有开发对易经前文化的研究课题,对属性科学的史前知识来源探索更是凤毛麟角。也就是说,商周文化断代的历史虽然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是,断代前的文化链接关联关系研究则是一个中国人自己并未进行探索的课题。从来没有鼓励过大家超越古经,古典之外的基础算术,几何的再思索。而表达经络学说的甲乙铜人经,恰恰铸鼎于夏商时代。是中国商周文化断档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据任何知识的产生,我们都可以通过重复再认识的过程来再现它的认识过程与产生它的知识体系的原理。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重新对这个知识体系的重复认知,认识过程的方式,得到一个完整的从垒石结绳之法,河图洛书之数,天圆地方之动,周天历度之算,太极阴阳之理来重复认识钟鼎文化的辉煌。重新还原文化断档之前的中国远古文化的本来面貌。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我们除了跟随在西方科学理论体系后面进行追随式的研究之外,就是传统文化的派系间的闭门修行。这种文化传承的模式,繁荣了古代宗教的传承与封建占卜算卦的流行,而唯独忽视了属性科学本质的探索与研究。也就是说,政府通过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培养造就了一批各学派,各门派的宗教传人,他们除了传承封建文化的糟粕之外,究竟有几人走进了史前文化的开拓与挖掘研究?显而易见,弘扬商周文化断档后的封建宗教主题,与挖掘商周文化断档前的钟鼎文化时代的属性文化本源,是探索如何说得清楚针灸科学的分水岭。一个重点是突出易经后的神文化信仰传承,一个重点是探索易经前的文化知识来源。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意义上的不同。同时也存在研究方法与支持政策的不同。国学如果只限定在易经之后的文化阶段,而继续对钟鼎文化的文化毫无所知,那么,也只能称其为封建社会神文化之后学,而易经之前的钟鼎文化可以称为易经前学。它才是封建文化更古远的中国文化源头。遗憾的是,中国政府对待古文化研究的政策,并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再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发现传承中国古老文化中及时的发现问题,转型问题。仍然深陷在道,儒,易三个宗教文化的越演越烈的封建派系文化泛滥之中。始终没有把传统文化的探索转型到商周文化断档前的钟鼎文化时代中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挖掘的方向上来。没有从数理,术理上用最基础的数学,几何科学来理解它,挖掘它。也就是说,我们对甲乙铜人经的产生与知识来源,仍然受商周的文化断档影响而无法解释清楚。而几十年深陷对易经后宗教传承的政策所限,又没有支持广大科学爱好者走进商周文化断档前钟鼎文化时代的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恢复的是道学,儒学,易学的各个流派的派系传承,造就了李一等一群神人,而政府的管理部门则把他们当成了中国古文化的传承人。而对中国古文化的源头知识认识与研究,即无政策也无体系。更无研究的社会氛围与管理与支持的政府机构。埋没了赵致生,周青良等一批探索属性科学本源的成功方向与方法的流传与扩展性传播。这些东西,本来是可以作为申遗理由中可以解释清楚的,可以用理论来进行表达的。但是,这种民间的智慧发现,并无渠道为申遗所用。使中医针灸申遗工作,陷入了要解释清楚,即无现代科学理论可以说明,又无自己的属性科学理论来进行表达的两难境界。也就是说,文化的内涵同样需要用数学与几何等理论讲的清楚的研究成果。正是这些原因,没有政策上的支持与整体社会的研究氛围。主管中医针灸申遗工作的具体部门与具体负责人,并没有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合法渠道。所以,中医申遗被化整为零的分解为针灸申遗。那么,中医申遗不能进行的原因是中医内部存在派别,给要能解释清楚增加了难度。那么,分解为针灸单一学科之后,就没有难度了?就可以解释清楚了吗?

五、中医针灸申遗难点中的难点

 中医针灸申遗的难点,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讲了它的要解释清楚与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但是,本次申遗的难点还不仅仅如此。因为,在中国提出中医针灸之前,韩医也已经向联合国提出了申遗。一个国家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局面下,进行申遗,按卫生部副部长王强国的三点准备方案,则应该可以进行。但是,在两个竞争对手都申遗同一内容的时候。以上三点准备就明显欠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本文要讲的,中医针灸申遗难点中的难点。从要解释清楚的观念上来说,申遗应该是一个对针灸知识认识层面上的表达。认识的先进性与基础学科理论的可互通性表达应该是这个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只要它属于文化知识的范畴,被通过的可能性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附加上非物质文化的限定之后,它的文化知识认定范畴则变的比较狭窄了。尤其对于产生于中国属性文化知识体系的中医学针灸学,进行非物质文化的申遗,则要完成一个属性与非物质之间的基础概念逻辑转换。或者提出非物质文化与属性文化之间关联关系的合理逻辑解释。而这一工作,我们在申遗前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从研究物质文化与属性文化之间关联关系入手来进行具体学科的理论研究。在社会氛围中,应该说卫生部部长陈竺的中西医壁垒观念的认识论,是两个壁垒关联关系科学研究的起步信号,但是,从卫生部与科技部的具体工作人员来说,认识到这个层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这个层面上的人则太少了,至于参与或者能进入这种关联关系探索的基础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更少了。而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没有政策,没有机构,没有经费,成果甚少,即使有了成果也没有传播与传递的渠道,在用的时候现抓,现用,一是用的人没有基础理论的全面认识,二是受现代西方科学的熏陶成规,也很难走进这些成果的全面认识。甚至无法为其所用,或者根本就没有想到去用。但是,这些知识在申遗工作中,则是非用不可的东西了。因为联合国有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标准,它与中国的属性文化关联关系体系,显而易见不是一个认识层面上的东西,在非物质文化的认识层面上,要想解释清楚中医针灸的文化内涵,首先需要解释的就是属性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不是用物质文化的是非观来重新认识针灸科学。用物质文化的是非观科学理论重新认识针灸与经络学说,与用属性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来认识经络与针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两种不同的科学观,是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所在。也许有很多习惯于用现代科学观念思考问题的朋友们,还无法理解应该怎么样具体的去用属性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研究中医针灸的方法与方向。但是,它已经变成了申遗工作中的一个具体的难点了,急需基础理论来解释它。如何开通一个应急的绿色通道呢?值得申遗具体部门思考了。以上所说的难点,我们没有作到,但是,并不能证明另外一个申遗国韩国也没有作到。如果韩国的申遗工作已经进入了这个研究层面,那么,我们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比想像中的更难。而难中之难的问题,并不是这些。它产生于一个更为自己认为容易,而说明起来更难的事情。这个问题就是要从本质与证据上都鲜明的能说清楚,中医针灸属于中国,而不是韩国。从遗产的角度论证针灸属于中医而不是属于韩医。在中国国内当然是一个一呼万应的众矢之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联合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与属性文化遗产申遗则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知识论证体系范畴。也就是说他们所需要的证据与逻辑依据都是建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水平上的条件与规则。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明了在这种条件下的两种论证方法与方向。但是,它并不能说明遗产的归属链接关联关系的存在。而商周文化断档所造成的文化链被隔断。则是这一遗产归属问题在非物质文化探索层面上,显得更为严峻。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的年代中,对甲乙铜人经之前的文化源头探索的太少太少了。用现存的易,道,儒三学理论,想在非物质文化层面上说清楚,经络与针灸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如同中国人自己不再知道黄道历法是怎么样产生的一样,只会用,不知源,只知当然,不知所以然。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说明,针灸只属于中医,是中医属性文化的遗产,而不是韩医的文化遗产呢?通过中国针灸申遗,不仅仅对中医来讲,面临一个具体的遗产来源说明问题,同样也给韩医的针灸申遗增加了难度。也可以说,在要解释清楚的问题中,又多了个遗产来源的说明问题。遗产来源的说明问题,在针灸申遗中,无疑是一个涉及到商周文化断档的历史渊源链接问题。文字链接的关联关系所反映的内容,已经没有办法对钟鼎文化时代的历史提出更多的源头性的说明了。但是,史前钟鼎文化时代的文化体系链,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史前文化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太极阴阳五个阶段性清楚的认识到知识链接的关联关系存在体系形成的过程,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的可重复认识,再现易经前的文化源头与其知识产生程序的层面链接。这就是说,文化遗产申遗,是一个文化内核与文化精髓的再认识过程。是一个通过弘扬文化经典的申遗继承问题,促进其本质研究走向了文化的更高文明层面,走向了促进古文化更新的发展过程。所以,习惯于躺在四大发明赞誉声中夜郎自大的中医及其理论而言,也应该从古经,古典,古书,古籍中走向其源头的探索,走向未来发展的探索。所以,我们对韩医针灸申遗的作法,也要辩证的去认识,就是说,中国的古代文明,你自己不珍惜,不热爱,不学习,不发展,自然会有别人来发展,会有别人来热爱,因为知识是全人类的,是人类共同的,不是任何人,任何民族可以用来骄傲的资本。面临这样一个特殊的,突如其来的特殊事件,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确确实实需要一番斟酌了。这才是我要讲的难中之难。

六、针灸申遗的核心理论表达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针灸申遗,是弘扬中医的一次大行动。可以说是对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一次大转折。更准确的谈,这是中国人认真的把自己的文化与人类的文化遗产关联关系在一起进行认识的一个良好开端。从卫生部长陈竺提出中西医壁垒的观念以来,中西医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就不再是中西医结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了。而是如何突破壁垒才能走向结合的新问题了。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之路,必须是建立在两个壁垒之间的关联关系有所突破之后,而不可能产生在两个壁垒各抒己见无法关联的昨天。众所周知: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体系;西医是以物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的系统。两个关联关系之间有以下三个认识壁垒:一是体系论与系统论的壁垒。二是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的壁垒。三是属性与属性关联关系与物质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的关联关系的壁垒。显而易见,我们要申遗的内容即不是属性文化遗产,也不是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基础逻辑定义来说,非物质文化,就不是物质文化,当然,属性文化也不能等同于物质文化,那么非物质文化又与属性文化是什么关联关系呢?学过属性数学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典型的三焦。属性文化对物质文化而言,是在描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属性。属性文化对非物质文化而言,是在描述意识领域中的属性存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所以,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属性文化自然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之谓非物质文化。但是,三焦并不是简单的阴阳是非关联关系。在阴阳二元论的是非观作为主宰条件的时候,三焦的存在性并不能得到认可。所以,属性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位置确定,则是申遗工作中的最至关重要的问题了。由于,属性文化的三焦现象,在物质是非观的二元论中,并不能得到清楚的认识。所以,描述属性文化的非物质文化性则不仅仅是一个方向问题,也变成了一个方法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它,说明它,并且让人接受。则是申遗工作中的技巧与艺术方法的具体操作问题了。虽然说针灸仅仅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分支,但是,它与中医整体理论的关联关系性是不能分割的。而中医的各个学派之间,对针灸的认识并不一致。能从阴阳观走进三焦论的学派在中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廖廖无几。甚至可以说三焦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也因商周文化断档的原因而遗失了。尽管各学派在三焦的探索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与认识,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继往开来的新认识境界。也就是说,面对一个三焦现象,不仅仅存在西方二元论的进步问题,中国的属性科学也要从阴阳走进三焦。简而言之,就是无论国际与国内都面临一个三焦论的是非重新认识问题。在现代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中,是非是相对,相反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而是非的相通性,相变性则只有在东方古老的属性文化中才有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用是非在断续之间的变化过程来认识是非的属性关联关系:是断则非,非断则是,是续则是,非续则非。显而易见,是非问题,是一个四象问题,即是是、非非、是非、非是。他们运动的属性是断续之间的关联关系。所以,无论是对是、非两个个体存在而言,他都存在一个是三焦,非三焦问题。即是三焦为:是是,是非,非是。非三焦为:非非,是非,非是。三焦生六气,六气出八卦。我们则可以应用风靡世界的八卦理论来解读它了。广而言之,用八卦理论来解读中医,是众所周知的方法。但是,目前国内流传的属性模式,则是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对于三焦生六气,六气生八卦的理解,还缺少数理与形理的说明与基础关联关系学科的证实理论。因为受易经文化垄断数千年的封建神文化信仰的主宰,中国的属性科学始终跳不出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学统治。对中医五运六气的解释,各个门派之间所立之说,均有异同。尤其是商周文化断档之后三焦论的遗失,中国的属性数理缺少了整体的属性认识连贯性。对夏商时代就已经开始在中国普遍传承的甲乙铜人经,自商周文化断档后,由于黄帝内经的解释不可能,也不敢超越易经限定的阴阳属性认识程序的规定。所以,在解释属性结构体系的时候,必需遵循易有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逻辑与程序。虽然仍然保留了五运六气的基础属性的认识,但是,则不能涉足三焦理论的最本质自厝异同的研究。所以,五行也罢,六气也罢,只能用阴阳观来进行简单初浅的逻辑认识与具体应用的说明。并不敢违背天子的神文化垄断而独出新论。所以,在黄帝内经一文中,留下了很多未与说明的伏笔。其原因也在于此。我们说针灸申遗的核心理论表达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在说明中国人从发展的眼光在继承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在说明古老文化遗产只有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与进步。从而表达了针灸申遗的核心理论与中国整体属性文化的一体性,用知识的体系性,来说明针灸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部分。是中国博大精深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而且对这一经过现代辐射场摄影术证明了客观实在的经络学说与针灸技术的科学性,更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准确性与精确性都是现代物质科学分科理论所无法解释与表达的。而且,这一古老学说的对现代文化的启迪与影响也是深远的。也就是说针灸申遗的核心理论表达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表达了,只有在中国属性文化的特定语言,特定属性思维,特定属性文化传承的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扬光大。钟鼎文化的历史辉煌一定可以重新走向未来。

七、针灸申遗的中医派别谈

中国的属性科学是大智大慧之学,它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文化体系。中医学只是这个整体文化体系中的一枝奇葩。中国的属性科学之所以是大智大慧之学,就是它把人类的精神属性与大自然的物理属性通过数理与形理属性的关联关系融合成为一个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属性知识体系中,人类的思维被发挥到极致,不仅仅可以更好的克服人类认识领域中的偏激与误导,而且可以对人类感知大自然时形成的意识错觉进行自厝异同。属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异常的原始与朴素。可以简单的归纳成: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在不同中寻找相同。可以归纳为相同中的不同,与不同中的相同之间存在的一种关联关系。而这种关联关系的可迭代性的研究,就成为了属性科学的最基础的理论问题。属性存在的普遍性,几乎随处可见,触手可得。属性存在的特殊性是大千自然界中万千属性的无一重复性。属性的相同性,被称为同性,属性的不同性,被称为异性。同性表达属性的相同,异性表达属性的不同。同性中存在属性的差异,异性中存在属性的相同。相同与不同是属性分类的自然法则。属性的各异性与人类感知的可认知性,是人类对属性科学研究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的存在。属性科学才成为人类最原始,最本原的知识萌发点。在这个萌发点上,我们可以没有任何原始的知识来源,不需要上帝造出任何东西与物质,仅仅凭借我们自身的感觉,感悟,感知,就可以对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属性识别,辨认,认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属性科学是人类感觉之源,感知之源,认知之源,认识之源,知识之源。也就是说,人类的知识应该是从人类对周围环境的属性感觉起源的。是从人类对环境的属性有感觉、无感觉所引发的一种意识积累起源的。所以,知识的积累,就应该从人类诞生的同时而产生的,它伴随着人类对属性感觉的存在那一天起,就开始产生了。蛮荒时代的属性认识起始,应该是产生于有无,动静,等原始声色味属性的最基本动物感觉本能。而它产生的最原始意识判断结论,也必然是人类的原始声色味属性认识与人类生存的安、危,利、害的四象关联关系的判断与确定。从这一点来认识属性科学,他的第一个诞生的学科,就应该是人类生存学,而人类生存学探索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类应该如何求安思危,趋利避害的顺应周围环境变化的活着。成功的利用我们已经能感悟到的周围环境属性与我们生存安危,生命利害的关联关系作出准确的判断,是人类能活着,更好的活着并且能延续繁衍到现在的最本质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说,原始的生存学与医学应该是一体化的一个学科。也应该是人类最早的知识积累原点。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开始,至今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就是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到现代,而且繁衍生息,日益强大。根本上来讲,它的知识基础,就是有一个很好的解决了生存问题的认识方法与认识程序,并且用它解决了生存问题中的诸多基础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内容。这样才能适应三百万年的地球气象变迁,才能适应三百万年的生存环境条件的多样变化。也可以说,凡是存活下来的民族,都是聪明的民族,都是具有古老文化传承的智慧人种。而伴随这个智慧人种生存到如今的,第一位的智慧与知识,肯定就是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人类生存的社会化,使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产生了集权性。人类的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走进了社会化,社会化后的人类生存形式,与原始的家族化,氏族化相比,走向了更大范围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原始的生存智慧与生存知识,在氏族与家族的兴衰变迁中,兴盛的氏族变成了统治者,衰败的家族论为了奴隶。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变成了一种主宰与被主宰的垄断关系。顺应自然的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变成了奴隶主的专利,而对奴隶而言,则产生了一种顺应奴隶主主宰的新生存法则。主要奴死,奴不能不亡。奴要求生,只能乞求主不让奴亡。于是,人类的生存知识进入社会化之后,周天子以替天行道的人神论。把社会生存作为一门主要生存知识,建立了君要臣死,臣不能不亡的封建统治制度。八百年独传易经一书,以天子天神论垄断自然生存知识与智慧,广布君、臣、佐、使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关系道德论,形成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格局。从此,自然生存知识与智慧,变成了隐学,秘学。而封建社会制度模式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关系学,成了显学。而且一学就是数千年。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商周文化断档现象的本质,是自然生存观与社会生存观的一次重大变革。钟鼎文化时代所鼎盛发展的自然生存观与自然生存智慧的失传,是社会生存知识产生后替代自然生存观的一种必然。物质文化的崛起,使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被降低到第二位,追求物质利益,发展物质文化,从物质文化中获得人类的更大满足,成了生存的主要课题。于是,产生了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科学文化体系,与以物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壁垒。这就是说,尽管易经文化已经从自然生存观走进了社会生存观。但是,它仍然保留着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体系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只不过,他从自然生存论进入了社会生存论的封建天子神文化垄断的特殊时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与以物为本的物质客观存在形式与量值关联关系体系文化的根本区别所在。显而易见,生存知识与生存智慧,在人类生活的社会化之前,与社会化之后,形成了原始自然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两种不同的知识分化。而两种知识分化所形成的文化断档现实,则是钟鼎文化时代以自然生存文化为主,易经之后文化时代则是以社会生存文化为主,两种文化之间的不同自然会形成同者传,异者失的局面。医学作为生存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不受文化历史变迁的影响。这恰恰是商周文化断档给中医科学造成的灾难。也可以说是中国属性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劫难。中医经过这次商周文化断档的劫难之后,丢失更多的东西是自然生存的择生观。是数万年中国人在自然环境中择生的聪明智慧与丰富知识。所以,中医又不得不依据易经的社会生存论,重新用君,臣,佐,使来重新解释中医的基础理论。所有的器官都社会官员职能化表达是易经后中医理论的特点。中医在这种环境下,后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门派的自然生存理论的探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易经后的中医,通过多门派的发展,无疑是在冲破易经社会生存条件化中医的一种尝试。但是,因为封建社会流传了两千年的历史现实,又不能让中医的探索超越易经所限定的范畴。所以,中医理论中所有与自然生存相关的属性链接关联关系,都处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状态。如何使中医回归原始自然观,如何使中医的历史源头再现,是中医需要探索的根本问题,同样也是针灸申遗中需要讲清楚的问题。归纳中医各学派所长,还中医属性文化的一体化自然观才是申遗工作的当务之急。

八、针灸申遗与属性科学一体谈

针灸申遗与中医科学不可以断然分开,没有中医就没有针灸。而针灸的理论核心则更离不开人体的经络学说。经络学说虽然被西方辐射场摄影术验证它确确实实是一种物理现象的存在。但是,现代西方科学并无法理解它的产生与来源,更无法解释中国人为什么会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准确无一遗漏的计算出741个穴位的存在。精准的计算出他们存在的位置居然与现代辐射场摄影术得到的结果分毫不差。那么,经络学说产生的前期知识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孕育了经络学说的准确,精确的完美合一呢?中国人现在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在针灸申遗之前,中国人从来也没有想过应该如何把这个内容说清楚,从来也没有从经络学说产生前的文化源头上来研究过经络科学的诞生过程。整天喊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谁也不去精研,谁也不去深究。躺在自己认为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博大之中,盲目的骄傲,无知的自豪。总在讲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是一个文化体系,中西医存在壁垒现象。却不能在知识壁垒现象的漩涡中走出以物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的学术系统,更不能在知识壁垒现象的漩涡中走进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学术体系。中国的中医教育体系仍然在走先学现代科学基础理论教育,后学中医古典文献的路。教育的结果是中医专业的毕业生都不相信中医是科学的了。还会中医毕业生来研究中医产生的原始知识根源了吗?另外一种中医的传承方式是认为西方没有资格检验中医。只以古经,古典,古书,古籍文献为本而拒现代科学于医门之外。成为以经解经,以典求典,以书为源,以籍为则的不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古板,古眼的守旧学派。自然也不会对中医在经,典,书,籍之前的知识体系作出任何探索与研究成果。只有在摆脱现代二元论与量值科学的束缚之后,在跳出阴阳相对的绝对观念影响之后,人的认识才能走进三焦相对论。因为二元论也罢,阴阳论也罢。他们所形成的属性关联关系也只有一个,不突破关联关系的独一无二性表达,就无法走进属性关联关系的三焦相对性认识。因为三焦形成的属性关联关系展示出了相对论的无二性。有二性与绝对二元性,是人类认识三焦相对论的最大障碍。因为三焦论虽然是建立在二元论迭代基础上的相对认识论,但是,它反映了属性关联关系的无二相对性。三焦相对论的无二相对性,与阴阳二元论形成了一个新的更高层面上的相对认识论。也就是说,它把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划分为有二元相对性与无二元相对性的两个认识范畴。这样,我们可以通过二元相对论来认识自然界属性关联关系的有。也可以通过三焦相对论认识到属性关联关系与属性关联关系的再关联关系层面的二元结构之无。也就是说,二元属性关联关系的有与属性关联关系二元性的无,形成了一个新的属性认识层面。在这个相对,相反,相通,相变的相对层面上,形成了属性有无的新关联关系体系。这个体系,我们可以用阴阳有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表达它的有体系相通与相变的过程。同样也可以用三焦生六气,六气出八卦的无二属性关联关系体系的存在。简而言之,阴阳与三焦的属性关联关系是一个二元相对关联关系论的有无问题。它与物质存在形式的有无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它不是在表达物与物的存在形式,而是在表达物与物形成的关联关系属性之间的再关联关系的迭代。广而言之,属性关联关系的迭代是一种与物与物量值迭代关系存在本质不同的两个不同认识程序与不同认识方法的认识结构体系。它的最关键作用是表达了二元相对论的无范畴。使人类对属性认识的相对性,进入了一种二元相对论的有无辩证观。使人类的认识真正的走进了属性相对认识论。三焦论的形成,来源于中国古文化对数理,形理的综合认识。依据赵致生对任何知识我们都可以通过它的重复认知,重复认识,都可以找到它的知识产生来源与属性概念产生的科学观念。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我们都是可以通过属性数论,属性几何,来证明它的存在。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过勾股抑扬,介绍过时空结构单元。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还会陆续的介绍属性几何所展示的呼吸效应,与脉动原理。把人类的生命现象解析为最基础的数理与几何属性知识表达。从而使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从物质解剖理论化走向属性关联关系解剖化。也就是说,生命是时间与空间属性运动的产物。它具有属性数理与属性几何的可认识性,及可表达性。通过属性数学的基础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基础理论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体系上的一门综合应用学科。从甲乙铜人经的经络学说,到周天历度产生的黄道历法,无一不是这个体系中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应用与被验证具有永恒的准确性与普适的精确性。它们都是中国属性文化的活化石,他们在属性科学的研究探索道路上,必然发挥出绚丽夺目的未来。这就是说,中国的属性文化体系,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探索与挖掘,必然影响人类现代文化的发展。尽管在中国的文化传承史上,有过商周文化断档的不幸。但是,它仍然是中国文化中被遗传下来的一部分。而且证明它是中国属性文化遗产的最有力证据,就是在中国属性文化的整体科学体系中,它不是知识孤岛,它具有通过中国属性文化体系的知识可重复认识性。而通过属性数学,属性几何在中医基础理论上的挖掘与开拓,则是最有力的证明。也就是说,中国属性科学体系是针灸与中国历法等人类远古文化的活化石重放奇光异采的摇篮。只有在中国古文化体系的发展中,它才能得到发展与重新被认识。所以,属性知识体系的新认识也是针灸申遗工作中的一顶最有力的说明。针灸是属于中国的,只有在中国才能被发扬,发展。

 九、针灸申遗与属性文化渊源谈

针灸技术,是中医中的一门特殊的技术,它产生于中医的经络学说。依据甲乙铜人经的铸造年代来看,完全可以说明,在钟鼎文化时代,这一技术已经在中医的医疗技术中成为通用的一门治疗方法了。也就是说,针灸技术的兴起到通过铸鼎文化时代通过铜人经的普及,最少也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普及传播过程。才能取得整个钟鼎文化时代普及应用的兴盛局面,也就是说,针灸技术的产生,与经络学说应该是渊源不可分割的。针灸技术的出现,应该说是经络学说的一个具体应用。所以,我们应该肯定,经络学说的诞生,要比针灸技术的出现,更悠久,更古远。因为任何技术的产生,都有它应用的学术知识体系的来源。针灸技术也不例外,它的知识体系来源,应该产生于中医的经络学说。用一句中国人常常说的话,就是经络学说应该是针灸技术的理数与数理,而针灸则只能称为具体的术数或者数术。相传在黄帝年代,名医俞跗,就开始使用针灸技术为人治疗疾病了。而且他的技术高超,被大家赞颂。那么,他的高超技术的数理来源就应该产生于甲乙铜人经的经络学说。也就是说,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弘扬经络学说的具体针灸技术诞生并传播了。那么,经络学说诞生于什么时候呢?可以说,经络学说应该诞生在黄帝以前更古远的年代。尽管我们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经络学说诞生的具体年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经络学说知识体系的知识来源再认识过程,估计每个知识阶段产生理性数理飞跃的最短时间。我们把这个验证过程,称为知识发展里程的进化时间推测。这种推测尽管没有考古物证证实的现实性,但是,也是一种通过程序与方法的结构认识理论,探索与研究断档文化与人类遗失的文明知识的一种可行方法。因为尽管我们通过已识未知与已识已知的关联关系研究,可能要比古代人的知识链链接速度快很多,但是,我们通过知识层面链接的过程,起码可以推断这个过程的最短飞跃时间。也就是说,在物质科学考古学之外,还可以用知识链的重复认识过程形成的链接关联关系,来认识遗失了的文化与知识。来确定他产生的年代与大致的时间。而且,这种认识方法也是科学的,因为它也是通过人类重新认识遗失文明的一个重复验证过程。甲乙铜人经的文物价值,与钟鼎文化时代综合学识的展示,说明了易经产生前,中国曾经出现过一个科技繁荣的特殊的时代。我们可以论据那个时代所铸的青铜大钟,青铜大鼎来确认这个时代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大钟,大鼎所展示的文化,确定其属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完美性的存在。甲乙铜人经所记载的经络学说,就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可以流芳千古的杰作。中国钟鼎文化时代的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类生命现象的一种已识知识成果。但是,这个成果由于商周文化断档,已经成了今天的我们所不能解释的未知。如何把古代人的已识,变成我们现代人的已知已识,就要有一个从已识未知,进入已识已知的知识重复,重新认知的过程。而要走进这个过程,首要的问题就是从已识的知识源头探索开始对它的重新认识,重复认识。才能对已识的知识从未知的蛮荒中,走进对已识知识的已知。这种探索方式,是二元论文化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二元论文化很难走得通的一条路。所以,建国六十年来,几乎很少有人在这条路上走,更很少有人在这条路上走出具体的成果与成绩。针灸申遗的发起,我们需要一种证明针灸技术应该属于中国文化遗产的说理逻辑。需要找到一种与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理论衔接的一种理论说理方法。所以,在物证与古籍古典证明的基础上,更为引人注目的方法之一,就是知识链的衔接法。用大家的话来说,就是对针灸技术的探索与传承的现代作为成果。就是如何把针灸发扬光大,如何展示它可以造福于人类的文化精华。显而易见,知识链接的证明工作在申遗工作中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简而言之,要说明针灸技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需要说明的就是它必需是中国文化遗产。必需首先说明它是中国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广而言之,对中国属性科学知识的链接认识,应该是一个属性知识体系产生过程的追根朔源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绝对不是起源于周天子著易经的异想天开。绝对不是天子与天神的替天行道对话。只要它是知识,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总有它形成与产生的程序与方法。而信仰易经,崇拜易经,把它当成中国文化源头的认识,正是周天子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正是中国封建文化愚民政策的继续。我们不能从易经的探索中走进更遥远的钟鼎文化,不能沿着钟鼎文化形成的路,探索垒石结绳之法,河图洛书之奥,天圆地方之学,周天历度之用,太极阴阳之思,就不会真正的了解中华民族属性文化是怎么样产生的,怎么样发展的,就不会知道黄道历法的原理是怎么样变成了现代人的未知,经络学说如何变成了无法解释的古典东西。针灸申遗的事虽然小,但是,它情系中国属性文化的源头探索与传承与发展的关联关系则大。也就是说,它可以简单的说,只是一个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认识与态度问题。复杂点说,只是一个坚持走西方科学发展道路,还是走中国属性科学发展道路的问题。而从根源上来说,则是一个人类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做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而言,最为悲伤的事情莫过于忘记自己的文化历史,忘记自己的文化源泉。甚至无法辨别自己文化是否真的是科学还是不科学的能力。盲目的跟在人家的后面,学先进,赶先进,沿着别人深一脚,浅一脚走过的路,做一场东风压倒西风的梦之后。当我们要对自己文化中的一个针灸技术进行申遗的时候,却感觉到对他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解释不清楚了,只能把针灸从中医中分离出来,以针灸具体技术的文化内涵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还不应该引发我们对自己喊了数十年的博大精深的属性文化体系中的经络学说一无所知感到悲哀吗?外国人通过辐射场摄影技术,已经验证了经络学说741个穴位的准确存在与精确分布。可是,我们却无法说明白古代的中国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基础理论体系精准的计算出他们的客观实在。饱学现代科学知识的教授与博士们,在经络针灸研究所里,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了经络与针灸几十年,他们又能为针灸申遗提供什么样的势在必得的理论解释依据呢?坚持西方科学没有检验中医资格的中国文化的崇拜者,在别人把手伸进自己的腰包里掏东西的时候,又能拿出多少证据,来证明针灸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呢?走不出现代科学的束缚,走不出商周文化断档后的易经文化垄断,我们就无法走进钟鼎文化时代,就无法对钟鼎文化之前的文化传承知识进行重复认识,重新认识,说不清楚自己的文化来源,说不清楚自己对经络学说的根本认识,我们用什么来证明针灸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后又用什么继承与发展我们的文化遗产?也就是说,在针灸申遗问题上,我们自己就存在功利性申遗,与科学继承与发展上的两种不同目的。显而易见,功利性申遗的目的并不能作为申遗的理由,而继承与发展上的目的虽然是申遗的最有利理由与条件。但是,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遣乏则更突出了我们研究中国古文化核心理论的迫切性。也就是说,当务之急是如何建立中国古文化核心理论研究的交流信息通道。如何支持属性科学的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到了当代政府引起关注的时候了。 

十、针灸申遗与经络学说原理谈

中医经络学说是针灸技术的本源。是针灸技术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中医经络学说,也就不会有针灸技术,没有中医经络学说,针灸技术就失去了准则与依据。所以,针灸申遗与解释经络学说的基础原理是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针灸申遗就是弘扬中国属性文化体系的一个大好机会。是一次从中国属性科学理论体系探索人类医学新认识的一个突破口。同样,关于经络学说的新认识,也同样对于易经,道学,儒学自称为中医学的源头的说法,是一个新的考验。因为经络的存在,已经被前苏联的科学家应用辐射场摄影术验证了它的准确存在性,证实了中国经络学说对741个穴位计算与标注位置的精确性。目前西方医学与西方科学理论系统,对这一现象,都不无法解释与说明。所以,恰恰给了中国古老属性文化体系展示真才实学的机会。同样,也给了易学,道学,儒学继续作秀的机会。如何解释经络以及经络上的741个穴位的准确存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了现代流行的三种研究方法:

1、用现代科学的物质科学的量值理论来研究经络学说。

2、用古经,古典,古书,古籍中所记载的逻辑与认识来解释经络学说。

3、用属性数学的形与数的属性逻辑,沟通人类的精神属性与自然客观实在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使人类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形成一个可以通过数与形的数学属性表达的整体关联关系体系。用形与数之间的属性关联关系展示出来的属性规律性来认识人类精神属性与自然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程序性与关联关系结构性。

三种研究方法中,第一种研究方法与第二种研究方法之间,目前形成了激烈的争论。相互攻击,相互否定,谁也没有进入实质性突破的研究状态。但是,他们仍然把持着研究权,学术霸权。即便在针灸申遗的关键时刻,一个仍然坚持着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一个仍然是坚持要么中医走进现代科学表达化,要么退出医学舞台。而走属性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与经络学说的人。因为政府并没有认识到中医的研究还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仅仅把研究方向放在一,二两种研究方法上,并不能承认这种研究方法的合法性,不能为走第三条道路研究的人员提供支持与帮助,甚至连成果信息的发布渠道,相互之间的沟通形式,研究群体的组织形式都无法保障。走第三条路的艰难程度产生的来源,是走第一条路的人,认为第三条路就是第二条路;而走第二条路的人则认为第三条路就是第一条路。其实,无论是用现代科学理论研究中医的学派,还是坚持古经,古典来研究中医的学派,都没有看到第三条路的存在,都没有认识到现代物质客观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形成的学术系统之外,还有属性科学的关联关系体系存在。都没有认识到属性关联关系体系的形意化表达所产生的易学,道学,儒学更需要走进形与数的属性关联关系的深层次属性理论的研究。因为形意化表达的模糊与混沌,只有在进入数字与几何的形与数二合而一的表达范畴之后,才能更清晰更准确的展示出属性规律的实在性。更精确更逻辑的说明属性规律的可认识性,可思维性,可判断性。也就是说,第三条路走的人,不仅仅要接受走第一条路的人的批评与批判。同时还必需接受走第二条路的人的指责与攻击。可以说,在走第一条路与走第二条路的激烈争论进行到白昼化的时候,都会自动的调转争论的锋芒,来攻击第三条道路的。因为第三条路相对一,二两条路而言,绝对是弱者,绝对是从夹缝中崛起的弱者。那么,三条研究道路之中,谁又最有可能最先揭示经络学说的原理与奥秘呢?谁的理论基础最接近经络学说的原理呢?现代科学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用辐射场摄影术发现了经络学说所描述的穴位的客观实在性。所以,他具有现代科学首肯的发现权。所以,经络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物质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而没有其它道路可走。这是坚持走第一条路的人的思维定式,不容轻而易举的改变。易学,道学,儒学,都认为自己才是中医文化的源头。都认为中医是在自己的易经,道经,儒经中产生的。认为,没有易经,没有道经,没有儒经就没有中医。认为解释中医必需先弘扬易经,道经,儒经。因为他们认为中医是他们形意文化的一部分。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就是形意文化至上的最不理智表现。应该说,形意文化中的属性表达形式,是简易的属性形意认识逻辑。它有其应用方便,认识容易的最方便快捷性。但是,它也暴露出不可精确的模糊判断性,与不可准确的数理计算性。所以,在分析简单的形意范畴中,它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而在具体的理论技术应用表达上,则明显的欠缺关联关系链接的数理逻辑性。也就是说,简易的属性逻辑表达只适用于社会科学,与思维意识或者道德范畴,而不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具体技术与学术理论的精确表述与准确的属性定位。这样,如何把属性形意化的简易认识论,重新还原到精确的原始自然属性计算范畴,是中国易学,道学,儒学都应该深入探索的问题。也就是说,它需要有一个对属性数学,重复认识,重新认识的过程。重新用精确,准确的数理科学与几何科学,认识属性科学的本来面目。现代物质科学的量值表达系统,则是建立在数学与几何学基础上的人类知识认识系统。但是,量值的精确化,并不能对属性的准确性作出恰如其分的精确表达。经常会发生,量值计算的准确而无法关联属性变化的精确。量值计算的精确反而造成了属性分析的不准确。所以,西方科学在追求量值精确与属性准确的统一性的研究方面已经展示出空间量值论与时间量值论的无法二合而一。现代物质科学理论在储空基础理论上研究的越量值精细化,越无法与时间量值的运动化结合成一体。于是,对于中国中医经络学说这样的即能达到741个穴位一个不遗漏的精确性,与741个穴位在周身分布的位置准确性与辐射场摄影术展示的位置分毫不差的准确性来说,现代的物质储空理论量值系统,与中国古代的易学,道学,儒学形意文化属性体系,都无法还原经络学产生的本质理论。所以,用属性数理与属性几何来重新认识经络,用属性数理与属性几何来重复认识经络的产生之路,是我们通过已识未知,来探索已识已知的一个简捷途径。也就是说,中医探索之路,只有第三条路是可以行得通的。通过针灸申遗,我们应该有一个觉悟。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走进属性科学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的二合而一。 

十一、针灸申遗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谈

针灸申遗遇到了中国文化中数理与形理之间关联关系说不清,道不明的同样问题。尽管在中国形意文化体系中,有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属性理论的形意表达框架。但是,其中的数理与形理的具体化内容表达形式来说,还是非常模糊与混沌的。也就是说,即不准确也不精确。尤其是在两个属性以上的属性关联关系中所产生的判断结果,只能凭借祭神坛,拨蓍草等概率的昭示进行选择了,已经完全的失去了或然率的计算与属性科学分析方法了。钟鼎文化时代的科学盛世已经被商周文化断档所折腾的由精确走向了混沌的简易,由准确走向了模糊的容易。自然属性与人类精神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被神化,被封建社会制度关联关系化。中国人想把这种传承了五千年而不能再现钟鼎文化盛世的天神文化介绍给全人类?抛弃了这种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有多少暂且不谈,仅仅从即不准确也不精确的混沌属性认识,在模糊表达的基础上就想把它介绍给全人类,并且让西方量值科学的精确计算理论接受它,可以说是一个很难被现代科学实验认同的事情。因为物质科学的产生一开始就是与量值精确的计算性密不可分的。习惯了数理逻辑与几何逻辑来认识问题的现代科学与中国属性科学的模糊性,混沌性形成了格格不入的壁垒现象。更明确的说吧,这种格格不入的文化壁垒,在中国本土的现代科学家都无法接受这种中国混沌属性文化,甚至学中医专业的毕业生在学习之后竟然根本不相信中医是科学的。你说?外国现代科学家就可以接受这种知识状态下的中医理论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不应该忘记洋垃圾与洋文化在中国开发之初是如何涌进中国国门的教训。同样,国外也不会引发接受中国封建文化糟粕与属性文化精粹掺杂在一起的文化热情。也就是说,要把中国的古老文化输出国外,首先就是自己要把它搞明白。而不是把封建糟粕与属性文化精华一起输出给国外。更不能在国内就如西方名言所描述的:把婴儿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目前中国属性文化的模糊性与混沌性,是在钟鼎文化时代之后商周文化断档产生的一种文化遗失痛症。是天子把自然属性科学的精确分析化与准确计算化以容易化与简单化的招牌进行社会科学化的一种手段。通过简单化的模糊,容易化的混沌达到了把属性科学神教化的愚民政策的目的。可以说,钟鼎文化与易经文化的转折,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次倒退。使精确的属性分析法与准确的属性计算法失传,甚至连黄道历法的产生原理,现在都没有人能知道与讲得清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自然也不可能在神教文化的掺杂下得到幸免。三焦论的失传,经络学说的失传。尤其是自然属性风湿燥暑寒,与精神属性喜怒哀思悲恐惊之间的互为表里的关联关系性。在数理与形理的属性关联关系理论被易经容易化与简单化的篡改变革之后,形成了阴阳论无法精确表达,八卦论无法准确计算的一个混沌领域。庆幸的是中医基础理论中还保存了五行六气的基础理论,记载了这种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的对联关系。使中医的医疗实践还有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相互关联关系的依据。但是,由于数理计算科学在属性计算上的精确表达方法的遗失,几何形理逻辑阐述方法科学在属性逻辑推理过程中准确表达程序的遗失。使这些直接链接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关联关系的五行六气学说进入了一个很难用阴阳论来解释清楚的范围。与易学,道学,儒学一样,除了对封建社会的道德观能讲清楚之后,其它方面的属性认识与属性知识都处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混沌状态认识之下了。这种文化断档现象的后果,是封建社会的制度、道德、礼仪、信仰之学,变成了属性科学的显学。而自然属性科学则变成了隐学,秘学。表达属性思维的数理学与几何形理学则成为了愚民政策的禁学。所以,造成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遗产中的黄道历法用了数千年,甚至上万年,今天却不知道他是如何产生的,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的如此准确到恒古不变,如此精确万年皆适。而西方量值科学的发展,使得计算的精确性越来越精密。但是,对于诸如天气,气候,等属性事物之无明显线性计算规律可以把握的内容来说,则表现出了计算精度越精确,属性对应的结果越不准确。这样,量值的精确性与属性的准确性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不协调,不一致现象。使经典量值数学的计算方法不得不重新反复到属性统计方法的原始研究。属性研究方法的统计方法化,与量值数学对属性研究的无法计算化。使西方文化开始注意到东方属性科学为什么会产生诸如黄道历法这样恒古准确的属性科技成果,为什么会产生经络741个穴位的人体认识理论。甚至把中国的黄道历法编入美国的中小学教材。显而易见,外国人对中国人把易学,道学,儒学文化输出的政策是不认可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灌输封建道德观与封建社会制度的礼仪与理念。而他们需要的是中国古代人对时间的研究,对人体研究的成果,需要黄道历法,经络学说的源头理论探索与挖掘的属性科学成果。而把封建社会的糟粕与中国属性科学的精华掺杂在一起的输出方式,无疑是一种垃圾与珍宝不分的倾销。相比之下,美国教育把中国的黄道历法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值得一谈的。而中国中小学教育除了传统的道德教育之外,并没有开拓任何古典属性文化的知识学习领域也是值得深思的。现代的中国人,有用古代的属性科学来研究黄道历法的人吗?有用古代的属性科学知识来研究经络学说的机构与民间学术团体吗?所以,我们在针灸申遗的时候,仍然是讲不明白中医,讲不明白中医的经络学说,那么,怎么样去讲明白针灸呢,也真是难为了卫生部王强国副部长。也真是难为了中国的经络与针灸研究所。因为他们在申遗工作之前就从来没有想过,如何用中国属性科学把经络学说讲明白。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讲不明白,如何把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这应该是一个文化输出战略中最先想到的问题。但是,直到针灸申遗的时候,还没有人能够想起。你说,中国属性文化继续以垃圾与珍宝不分的状态下输出向国外,会有人接受吗?会有人欢迎吗? 

十二、针灸申遗与中国文化的未来谈

针灸申遗的结果只有两个,众所周知:一个是成功、一个是失败。那么成功的把握性有多大呢?失败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显而易见,成功与失败是针灸申遗的两个不同的结果,二者必然发生其一。任何变化态势不能超越二者之外。于是乎,测算其成功率,就成了展示预测科学的一个机会。而分析失败的可能性,也同样是在为申遗工作建言建议,弥补可能出现的准备不足与考虑不够全面的事项。也就是说,无论对针灸申遗唱赞歌也罢,还是对针灸申遗挑三剔四也罢。都可以展示出我们目的的共同。也就是说,针灸申遗可能存在两种结果,而且必然发生其一。但是,我们的目的应该只能有一个。说我们的目的只应该有一个,绝对不是说,这个目的就是势在必得。就是针灸申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成功便成仁的对抗观,与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对抗观,都是偏激的认识极端。也可以说这些认识,都是中国属性文化走向未来的思想障碍与思维方式障碍。用西方经典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绝对化,极端化,用中国普通话来说,就是一根筋,不转弯。那么,我们所说的共同目的又是什么呢?我们这里讲的共同目的,就是中国属性文化的走向世界,走向人类科学发展的未来。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应该肯定的是,我们从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固步自封观念,到中医针灸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受外来文化的检验与验证,已经是一个特大的进步了,起码我们已经认识到中医针灸的申遗,应该与易学,道学,儒学的文化输出分割开来。起码我们已经认识到针灸与经络学说应该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走出国门,应该去接受其它科学文化的检验。而通过针灸申遗,我们也应该看到易学,道学,儒学中还掺杂着封建社会思想的糟粕,还存在着无法解释针灸经络学说与中医属性科学的不足。简而言之,起码在继卫生部长陈竺的中医壁垒观念提出之后,卫生部副部长王强国又提出了中医整体申遗与针灸分科申遗的具体操作方案。尽管王强国副部长也遇到了要解释清楚上的理论说明困难。但是,总算有人从西方科学没有资格检验中医的固步自封中走了出来。起码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中医针灸申遗,是中国人把自己的文化精粹展示给人类,贡献给人类的崇高目的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就是说,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中国古老的属性文化挖掘成果,来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从以物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与量值关系科学系统的道路上,完成以人为本的属性关联关系科学体系发展道路之间的转折。应该说属性科学的崛起,必将引发物质科学的一次变革性的革命。而针灸申遗,则是这场革命的前奏曲或导火索。所以,我们希望针灸申遗成功,但是,我们也不惧怕针灸申遗的失败。因为我们坚信中国属性文化的历史是悠久的,是经过数千年甚至数万年的生存实践中获得的。中国人有钟鼎文化时代的过去,也必定会有钟鼎文化时代的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在属性科学探索的路上坚忍不拔的走下去。黄道历法的产生原理,经络学说的产生原理,都会在不远的将来大白于天下。所以,我们并不是需要其它文化对中国属性文化的极端认可,也不需要用现代物质文化理论急于对自己的属性文化表达明白。我们应该深思自己文化体系的产生根源,自己把自己的文化理论用自己的智慧把它研究明白,表达明白,说明明白。王强国副部长当前需要的是解释说明明白。但是,没有研究明白,没有表达明白为前提,为基础来促成。能解释清楚,能说明明白吗?所以,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科学表达则是针灸申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应该先行于申遗工作之前的具体工作方向。以前,我们并没有重视,现在,我们能引发重视也为时不晚,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人向着这个方向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针灸申遗成功,还是失败。它都是中国属性文化走向世界的首次探索。它将成为中国属性文化发展的一面旗帜。唤起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走进属性科学,走进属性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属性文化的前途所在,未来科学发展希望所在。从属性科学的发展步伐来看,现代科学文化对属性的研究与开拓也只是近代人才觉悟的一个研究方向。但是,由于量值数学对属性数学的无能为力表达性。经典数学对属性数学的研究,还仅仅局限在统计学数据关联关系的比较原始的统计学技术表达的研究阶段。距离数理表达与几何形理表达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也就是说,从中国原始的垒石结绳之法,河图洛书之学,天圆地方之论,周天历度之算,太极阴阳之道对属性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说,现代的属性统计学研究,也只能说其刚刚进入垒石结绳之法的表达阶段,还没有进入石头与绳子关联关系的更深刻研究理论产出的时候。从目前经典数学对属性研究的范围来看,也是一些物质之间关联关系的局限信息表达。而距离展示整体宇宙的星系,星宿,星空变化的属性研究水平,还有更长的一段距离。这就是说,现代属性科学的研究水平与认识水平与中国古代属性科学所达到的知识认识领域,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未知探索过程。所以,在认识黄道历法,经络学说等属性精确认识成果与属性关联关系构成的准确结构体系来说,还存在目前现代科学知识系统与古代属性科学数理体系之间的认识差距链接问题。也就是说,目前的属性认识还需要有一个垒石结绳,河图洛书,天圆地方,周天历度,太极阴阳体系的逐级认识过程。对于现代科学来说,这些东西明显是属于现代科学领域中的未知未识。但是,对于中国的属性文化而言。显而易见,无论是黄道历法,还是经络学说,都是古代人属性科学研究的已识已知的知识体系了。由于商周时代文化断档的自然属性知识的被遗失。中国人虽然继续对这些已识的知识成果在继续应用,但是,已经因为文化断档的历史原因,这些已识的属性知识内涵却已经变成了未知的东西了。对于东西方文化而言。黄道历法与经络学说,双方的探索起点应该是不同的,一个是未识未知,一个是已识未知。从属性科学的观念来认识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是无有生有,一个是有中生有,也就是说,西方科学对属性科学的进入是从量值科学与属性科学的相关性研究为起始,而东方文化则应该是沿着这个已识的知识体系,重复先人认识的路,进行重新认识,重复认识。也就是说,中国属性文化的挖掘与探索研究,相对西方物质科学文化系统而言,相对有一条重塑钟鼎文化时代文明盛世的重新认识之路可走。可以通过已识的成果,重复先人走过的探索之路。所以,把针灸申遗,与中医的继续申遗,黄道历法的继续申遗,无疑是为人类的文化宝库提供了通过已识的知识体系,进一步研究人类未知领域的一种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个角度上自豪的说,中国属性文化会影响人类未来科学发展的进程,可以成为未来科学发展的一块活化石。有了这块活化石,我们就可以寻找到一条重复认识这些已识知识的简捷的路。把已识知识中的未知通过未知已识探索已知已识的属性方法还原钟鼎文化盛世。让中国的史前文明重新走进科学的未来。

 

编后话

针灸申遗专题探索篇,是属性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让全世界都来认识中国古老文化的一则通告。针灸申遗成功与失败事小,而把属性科学第一次输出国门,则应该是一次中国古文化史上的壮举。属性科学之古老,我们可以追朔到三四百万年前的人类在地球上的起源。可以追朔到动物意识,与人类意识的相同与不同的原始时代。因为人作为动物而言,对大自然声色味属性的反映与反射能力,应该是人与动物而共同拥有的一种能力。各种种类的动物都在依据自己的需要延伸这种能力的潜在性属性反映意识。所以,形成了各种动物之间对声色味属性反射敏感程度的反映不同。而人类对属性的潜在性意识,并没有在声色味的敏感性上发挥动物潜在性意识的独特化。而是通过声色味的属性变化关联关系的综合化走进了精气神的属性意识程序化,属性意识方法化的知识积累领域。所以,人类在大千动物世界中成为唯一的知识拥有者。意识对声色味属性反映与反射形成的程序积累与方法积累,就是人类与动物意识的原始区别。就是知识的原始产生。这就是说,声色味属性反射如果说是人与动物意识共有意识的话。那么,对声色味属性的有意识记忆并把它们分为程序记忆与方法记忆两个部分进行积累的时候,就标志着人类的意识走向了知识的范畴。人类意识的知识化,是从声色味的动物共有基本意识中被进化而形成的属性程序记忆与属性方法记忆。而程序+方法=结构的体系性。则是人类知识结构的最基础原理。简而言之,人类的原始知识应该是属性的意识结构。人类意识与动物意识的分化是属性记忆的遗传性与非遗传性。属性记忆的遗传性是所有生物共有的意识范畴。属性意识中的不可遗传性意识的传承,是低级生物与高级生物之间的区别。是高级生物通过语音与形态信息的表达进行后天交流与传递的一种能力。人与高级动物之间的不同是语音与形态信息交流的传递之外,还存在的文字意识传承。也就是说,人类的属性意识传承方式有三种,一是生物遗传,二是语音形态语言的交流传承,三是文字文化传承。遗传有遗传逻辑,语音、形态传承有语音形态逻辑。文字传承有文字逻辑。但是,他们都属于同一个体系,就是属性关联关系逻辑体系。属性关联关系逻辑体系,分自然逻辑,精神逻辑,数理形理逻辑三大类。自然逻辑与精神逻辑之间的关联关系逻辑,需要通过数理逻辑与形理逻辑表达与说明。所以,人类的文化核心逻辑,是数理逻辑与形理逻辑。我们称作为属性数学逻辑体系。走进属性数学的逻辑体系,我们就可以把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链接在一个意识可认识的体系之内。通过定己动巳、定巳动己之法,走向逻辑的自厝异同。让我们通过中医这块中国远古文化的活化石的探索与研究,重复认识中国文化产生的路,挖掘出中华文化的更多宝藏,贡献给人类,为未来科学的发展展示出中国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吧。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周青良  赵致生  博客链接:http://zql-20070214.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