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2015年07月0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未病是医学未来发展方向

 

 

□ 李郑生 张正杰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国医大师李振华传承工作室

 

 

中国中医药报

 

 

    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仍有现代科学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已病防变,不仅贵在早治,更重要的,是要防止失治误治,迫及其它脏腑而产生并发症。

    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理论指导下保障人体健康较全面的中医学术理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医学就已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已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病先防

    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此即中医学之养生。

    关于养生防病,李振华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调于四时 天人合一

    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必须依天地之气生存,据四季变化之规律而成长。

    《素问·四季调神论》云:“阴阳四时者,天地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一旦遇到气候反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方能避免生病。

    比如,四季中冬天应寒而反温,春天应温而反寒,夏天应热而反凉,秋天应凉而反热,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若不能适应,便容易产生疾病。

    情志安宁 气血通畅

    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

    关于情志,中医归纳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七情不能太过,太过即会使人气血紊乱或壅滞而生病。

    不同的情志太过,损伤的脏器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于忧思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于惊恐则伤肾,此即“七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说明人应当思想平静,心胸宽阔,不妄想妄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心平气和,即可避免生病,健康长寿。

    动静结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强筋健骨,使人健壮,但运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健康无病。

    动是形体上的锻炼,静是心神上的平和。只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才真正有利于健康。

    几千年来,中医学创造了许多形神合一的锻炼方法,如汉末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历代创建的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无一不是既要求形体活动,又要心神入静,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目的。

    此外,活动锻炼身体,也要和气候相配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明冬季人体阳气伏避,功能较弱,早晨锻炼最好是日出以后,尤其是年老或体弱者,更应注意。

    饮食有节 保护脾胃

    饮食是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足,消化吸收好,营养够,排泄正常,才能使人健康长寿。

    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必须依赖脾胃功能健全才能完成。因此,中医学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本”。

    金元四名医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脾胃功能的损伤,多从饮食而来,如过食膏粱厚味、过食生冷腥荤、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饮食有节对保护脾胃的重要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人在饮食方面,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可辅助吃一些水果,肉类以少吃为益,而以蔬菜作为补充。

    益肾固精 全真养形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故历代医家都将益肾固精作为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重点。

 

未完,全文链接: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7/06/content_1009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