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医食父母——纪录片《医》3集连播

2015年07月2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医食父母——纪录片《医》3集连播

2015-07-27 加右 

来源:凤凰网


当前社会,医患矛盾频现,医生群体经常备受社会抱怨、嘲讽和诟病。媒体充斥着对医生群体的负面报道,却忽视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因此,凤凰网发起并联合《舌尖II》导演丁正团队共同打造国内首部反映医生真实生存状态的系列纪录片《医》。



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源于理解

与以往大所不同,凤凰网推出的纪录片《医》,并没有迎合社会大众对于医疗服务潜在的不满或批判态度,而是以客观、真实、求真的立场,走进了医疗一线辛劳苦累的医护群体,全实时地反映了医护人员高强度、超压力的工作环境和疲惫不堪的生存状态。

医生这个掌管每一个人生命的重要职业,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尊敬,反而时常以负面形象出现在舆论批判之中。但对于这群饱受民众指责和攻击的群体,普通人对于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路历程是关注极少极少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的出现正是媒体为唤起社会客观公正地理解医生做出的第一步。“就像医生的理想应该是救死扶伤,媒体人的理想,应该是唤起这个社会对善良和公正的关注和信仰。我想这也是凤凰网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想传达的另一个信息。”该纪录片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凤凰卫视集团副总裁梁云波谈到。

一个社会资源配置失衡、国民福利偏低、公共服务匮乏的社会,决定了医疗资源永远是稀缺品,医护人员永远会超负荷劳累。而一个公正难期、平等失衡、个人维权艰难的社会里,医患双方,又都处于迫于无奈而拼命自保的尴尬境地。


第一集:《激战》

“永远不觉得赚钱少,因为没时间去花”——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张晖。


第二集:《暖春》


“不让患者在痛苦绝望中独自前行” ——北医三院神经内科“渐冻人”医生王丽平。


第三集:《心血》

“我希望患病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医治”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医生贾晨光。


“现在除了给病人看病,没有其他的事儿了。”


TA们,每天与病魔《激战》;
TA们,给痛苦和绝望中的人一个《暖春》;
TA们,为千万人付出毕生《心血》。

还原新闻背后的医生群像,倾听最真实的医声。
理解,从这一刻开始...


社会公众所认知的医生,有些来自亲身感受,但更多来自媒体的"塑造"。作为医生和公众间的信息传达平台,拥有舆论传播工具的媒体该如何还原给公众一个真实的医生群体?怎样让医生这个职业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

希望理解,从这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