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上海:“互联网+”推进中医药发展

2015年07月3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上海:“互联网+”推进中医药发展

时间:2015-07-30  作者:林晓斐整理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作经验交流

“互联网+”将会给中医药带来哪些改变?它“打破”医院围墙,拉近了用户和医院的距离;消除信息碎片化,增强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减少了就医、流通等流程的中间环节;改变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加强了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百姓与中医药领域资源互联互通互享,最终促使中医药产业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上海市对“互联网+”医疗的要求做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一系列符合“互联网+”医疗规律的实施方案。一是大力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支持第三方机构构建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二是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三是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四是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五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

目前,上海市在“互联网+”中医药实践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利用长宁区“医健通”平台,建立并完善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在该平台上,区域内基层卫生计生机构间信息可实现动态共享及业务协同,提升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应用服务水平,满足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查询的需求,增强了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能力。

上海市市级医院临床信息共享项目——医联工程搭建了上海医联预约平台,推出了手机客户端“医联云健康”,与上海助医网,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的建设和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在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实时动态更新,提高了医疗数据质量。

为使中医全面参与养生服务,上海市启动有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地产集团和万科集团三方签约的中医养老示范项目,未来将实现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健康监测体质辨识系统实时上传老人的健康数据,通过健康数据中心可推送到家人手机APP、养老机构、社区诊所和急救中心等,实现“互联网+”中医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