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8月10日
作为协办单位,长春恒康中医院积极参加“吉林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大型公益活动,并筹集50多万元,购置了一辆多功能医疗大篷车。几年来,活动开展到哪里,这辆科普大篷车就驶到哪里,医院专家医疗队就跟到哪里,公益医疗服务就做到哪里,科普宣传就讲到哪里。沿途群众称之为“流动的中医馆”。
本报记者宋育欣摄于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
近日,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内,刚接受专家把脉下方、又免费领取中药的邱淑芹高兴地说:“不用去省城就能看大医院专家门诊,不仅免受长途奔波之苦,还省了挂号费和排队,送健康送到了我们家门口可真好!”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中医专家的医疗服务,这得益于省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从2013年9月开展活动至今,全省几千名边远山区的百姓,免费享受到了“送上门”的优质中医药服务。
精心谋划
中医药服务直达百姓“客户端”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但“重治轻防”的观念还普遍存在。怎样才能让群众从治病向防病、从防病向自我养生保健转变呢?
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瑰宝的中医药,从防病到治病,再到康复、养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作为中医药大省,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资源。解决问题的钥匙显而易见:需要不断加大防病养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需要将中医药科普知识顺利送达到百姓“客户端”。2013年,省中医药学会创办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应运而生。
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朱桂祯介绍说,学会充分利用中医药“治未病”和发挥中医药科普专家的优势,协调各方资源,重心下移,面向基层和农村开展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形式和方式既为大众所喜爱,又便于大众接受,从而达到上有医疗保障,下有免疫屏障,小科普送去大健康的目的。
同心协力
社会各界齐伸手
为了能让更多需要中医药服务的群众受益,省中医药学会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细致且全面的工作,活动的开展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活动开展前,在省中医药学会的积极协调下,由长春恒康中医医院出资50余万元购置了一台医疗大篷车,这台被誉为“流动的中医馆”的大篷车内有诊察床、药房、化验设备、治疗床等医疗设施,为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提供设施保障。
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长春长中风湿骨病医院、长春恒康中医医院、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动参与,有的出专家,有的赞助药品,有的出资金……活动的“硬件”很快就备齐了。
针对基层中医服务受限,科普宣传模式有限的问题,省中医药学会精心谋划,积极寻找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麦克风”,组建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的“发射塔”,经过反复推敲,最终活动确定了三大服务板块:义诊咨询,针对当地百姓需求,从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专家库中抽调部分专家随车深入到基层为百姓诊病,现场民众可凭专家处方免费到车上领取部分药品;普及中医药知识,通过讲座向百姓讲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并发放由省中医药学会编印的科普读物;举办《名中医讲堂》,邀请省级专家讲座,免费培训基层卫生工作者。
为保障活动有效开展,在惠民走基层活动开展之初,就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纵向协调机制和医疗机构、药企等横向联系制度,成立了惠民走基层中医专家库和自愿者队伍。每次活动前,都要通过当地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按需挑选专家。省中医药学会还联合长春中医药大学编创了“中医十八式养生广场舞”,组织志愿者随同“医疗大篷车”赴各地广场、公园现场教授,并结合中医养生知识,讲解每个动作的养生保健作用。
聚沙成塔
小科普也能撬动大健康
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契合百
姓所需,又能保质保量,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热烈追捧。
2015年6月18日,医疗大篷车开进长白山二道白河镇。医疗大篷车前,两位药品调剂师顶着正午刺眼的骄阳,忙得满头大汗,因为患者太多,验方机已经不堪重负,他们同时采用传统的手工抓方给患者抓药。义诊现场有多个就诊区,免费中药穴位贴敷、把脉、针灸、拔罐,15名专家发挥各自所长,细心认真地逐一给百姓看病,耐心地倾听就诊对象所说的每一句话。这一天,专家们共给500多名百姓提供了义诊服务和养生保健知识宣讲服务。
从2013年9月创办活动至今,吉林、白山、公主岭、靖宇、梅河口等地都留下了医疗大篷车的印记。每个活动现场都异常火爆,这样的场面也感染着专家们,《中医大讲堂》的主讲人之一、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张焱曾感慨地说:“只要找准了支点,小科普也可能撬动大健康”。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吉林中医药科普惠民走基层活动就举行了18场,参加义诊的专家有125人,参与活动的当地医务人员270余人,受益群众3350余人,免费发放中药颗粒、风湿类中药、体检卡等物品价值28.5万余元,发放科普手册、报刊6000余份;举办了一场《名中医讲堂——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班》,培训基层医生200余人,举办《中医大讲堂》2场,为400余名社区群众及学校师生培训、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免费为敬老院、困难户捐赠药品、米、面、粮、油等物资及为百姓免费发放中药颗粒、风湿类中药、体检卡等价值30.5万余元。
省卫计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如此评价该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药服务领域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中医药工作者要服务关口前移,利用“治未病”优势,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中,传播中医药文化,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把先进中医诊疗技术带到基层,提升其中医诊疗水平,让百姓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