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9月09日
中国网讯(记者李哲)8月26日上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赵明和局新闻办主任欧阳波率领中国网、人民日报、健康报、光明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媒体记者团一行,来到青海省藏医院,对院内藏医风湿病科、藏医药浴科、藏医外治科等重点科室进行调研采访。
青海省藏医院
赵明一行来到风湿病科、藏医药浴科、藏医外治科以及普通病房和VIP病房进行视察。据悉,外治科是以藏医学心身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吸收现代医学诊断技术进行心身两面方诊治的藏医特色专科。先后被评为青海省特色专科,国家级重点专科及学科,其中藏医放血疗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在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开设的藏医外治专科。
尼玛才让向记者介绍医院情况
尼玛才让大夫说,初闻放血疗法甚至动脉放血疗法,很多人惊讶的同时甚至表示出很大怀疑,其实,藏医放血疗法的性质和中医的针灸疗法有点类似,是依照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用不同形状的针刀来点刺或切开血脉,以祛除病血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通过放血,可以下泻病血、止痛、消肿、防止腐烂、培育新肌、愈合创伤。
记者又通过走访了解到更多藏医的独具特色的疗法。
藏医的相关治疗器具
金针疗法:其方法为用黄金制造的粗针扎于白会穴,直立,金针顶上放一艾球许许烧之,以针的热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可以排除体内积液、脓血、异物及病邪,一般适用于一切“隆病”“培根病”。
艾灸疗法:和中医一样,艾灸疗法也是藏医中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就是将艾绒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再根据不同的病症,直接或间接地置于人体的穴位上施灸。藏医理论中的“隆”“培根”所转化的一切寒性疾病均适合艾灸治疗。
热敷疗法:热敷疗法就是将药物或其他如盐、麻渣、羊粪等物直接加热后敷到体表或是疼痛处,借助药物的功效、温度等物理作用来治病的一种外治法。主治风湿与类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肢体运动障碍、皮肤病、外伤性肿胀、剧痛、鼻血不止以及痛风等引起的刺痛、腰腿、四肢肌肉痛等寒性顽疾。
藏医热敷疗法
油脂疗法:藏医油脂疗法是用食用动、植物油脂或外用涂擦、点滴身体的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营养滋补,增强体质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大夫正在给记者讲解藏医放血疗法
医生展示藏医疗法用到的器具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疗法,还有很多传统的特色疗法例如:金烙疗法、银针疗法、蒸熏疗法、霍尔美疗法、特日玛、傅敷疗法、藏医格宁疗法、角罐、铜罐、温灸疗法等100余种。
医生正在对患者进行“敲击疗法”
随后记者们通过与青海省藏医院院长及相关藏医药专家们的座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藏医院院长昂青才旦告诉记者,配置藏药的植物药材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海拔野生环境,而做相关实验是在低海拔的地方进行所以难以进行人工培植。这些年发现,野生药材越来越少,从市场方面来讲也导致价格逐步升高”他说。
记者团对尼玛才让医生进行采访
“因为藏药材生长的环境非常脆弱,一些植物需要生长十多年才能入药,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难觅踪影了。”例如白景天等药材现在几乎绝迹了,如果用药只好找到药效类似的替代品。只是在药效方面会打些折扣。
“由于藏药药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苛刻,人工培育出的即使外观上没有区别,但成分却不同于野生,”昂青才旦说。
记者一致认为藏药具有其发展的独特优势,加强藏医药研究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限制过度开采,杜绝过度挖掘。对野生藏药材这类不可再生资源做出合理的保护机制。对此问题,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藏药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在青海省互助北山、湟中群加、黄南麦秀、海北达坂山四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了藏药资源保护繁育基地,总面积达18万公顷。并通过GPS定位、动态监测、实地勘察等手段对省内试点区域的野生藏药材及种植培育藏药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资源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普查,为青海省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