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5年09月12日
内蒙古敖汉旗:多措并举壮蒙医
时间:2015-09-1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付作合
本报讯 (通讯员付作合)近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标志着该旗蒙中医药事业发展步入新阶段。
敖汉旗自2013年起,不断优化蒙中医药发展环境,健全服务网络,加强专科建设,加大文化宣传力度,让基层蒙中医药工作实现大发展。
政策倾斜经费增加
敖汉旗政府高度重视蒙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组建了由分管副旗长任组长,有关部、委、办、局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旗、乡以及各部门共同推动的工作协调机制。旗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敖汉旗创建全国农村牧区蒙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关于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并将蒙中医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财政支出方面,旗政府对蒙中医药的投入连续3年达到全旗医疗卫生事业总投入的10%以上,同时旗政府2014年协调资金2400万元,新建旗中蒙医院门诊楼1万平方米,2015年还将投入2000万元新建病房楼一栋。
旗中蒙医院、苏木乡镇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蒙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住院报销比例在原新农合补偿基础上再提高10%。
建设蒙中医服务网
近年来,敖汉旗依托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按照“突出蒙中医特色优势,坚持蒙中西并重发展,发挥公共卫生职能,夯实乡村蒙中医基础”的总体思路,不断健全完善服务网络。
敖汉旗中蒙医院作为全旗蒙中医药发展“龙头”,坚持走蒙中西医结合、蒙中西医并重、蒙中西医综合发展道路,2013年通过自治区二甲医院评审验收。医院突出蒙中医特色,加强专科建设,蒙医设有五疗科、胃病科、皮肤病科等,中医有内科、儿科、针灸、骨伤科等,另有肾病专科、肝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糖尿病专科等蒙中医特色专科专病诊室8个。敖汉旗医院设置有中医科、中药房。中医科建设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要求,服务能力逐年提高。
全旗所有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药房和一个以上中(蒙)医科室,并按照“相对集中,统一标识,打造中医文化”原则,建设了相对独立的蒙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所有苏木乡镇卫生院都建立了康复治疗室,配置有针灸、火罐等设备,开展了按摩针灸等服务。
人才文化两手抓
敖汉旗采取多种形式,加快蒙中医药人才培养。目前全旗所有苏木乡镇卫生院蒙中医药人员数量均达到20%以上,配备1名以上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的卫生室达到80%。全旗基层医疗机构有蒙中医类别医师61名,中医全科医师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为5%。
同时该旗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旗中蒙医院先后与北京武警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赤峰市附属医院以及九三学社赤峰市委结成帮扶协作单位,培养中医专科学科带头人。该旗还通过名中医经验传承、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临床人才,2014年共培训医护人员1500余人次。
敖汉旗还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按照《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老年人和儿童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了国家要求。65岁以上老年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和覆盖率分别达到31%和32%。另增加了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实现100%覆盖。
各苏木乡镇卫生院根据居民体检情况,开展养生保健指导。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治未病”与中医药知识宣教活动,提升居民健康素质,营造全社会支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