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陈竺对话屠呦呦,“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

2015年10月0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陈竺对话屠呦呦,“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


时间:2015-10-08  

作者:丁 洋


10月8日,当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缓慢而稳健地走进贵宾室,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迎上前,郑重地说了声:“恭喜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也为屠呦呦送上祝福。

“尤其是非洲国家,从元首到卫生部门的负责人,从医务人员到老百姓无不感谢青蒿素这一克疟的神药,对青蒿素的作用最为肯定。”回忆起这些年出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历,陈竺难掩喜悦之情。

说到这项科研,屠呦呦似乎回到了当年简陋的实验室中,“动物实验后我们发现,青蒿素有除疟100%的效率,出来这个结果以后就必须要到临床中去实施,看看临床疗效到底怎么样,这份科研成果能否100%保证人类的健康非常关键。所以,第一次临床实验我必须亲自尝试。”

“从临床前到临床上,为什么您一直坚持身体力行?“陈竺关切地问道。

“因为动物的一些用药症状和人体还是有差距,所以必须亲自试用才能知道差距在哪里,才能更接近于准确。“屠呦呦说。

当年,为了不耽误科研成果,屠呦呦没有多想便自告奋勇要求自服试验药品。“当时我觉得,青蒿或许不是绝对的有效药,而且即便是在临床试验中,一个人服用后的结果也不能准确说明其有效性,至少需要3个人的服用结果。这样会有利于尽快开展接下来的科研工作。所以,在我们试服以后确定了其安全性,才能真正拿到临床中。”屠呦呦回忆道,正是因为科学工作者们的一腔热血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实验转到临床阶段后的第一年,就取得30例成功病例。

“这是科学工作者伟大的献身精神。“陈竺由衷赞叹。

“因为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用的还都是‘土办法’做实验,我们的想法也很简单。”屠呦呦认为,这份荣誉是科学家们集体的荣誉。

“可以说这是你们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项特殊科研工作。这份科研成果、这份荣誉,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会永远记住,历史也将永远铭记。”陈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