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世卫组织官员肯定中医价值,大数据或可打造中医科学证据

2015年11月0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世卫组织官员肯定中医价值,大数据或可打造中医科学证据


时间:2015-11-03 

来源:环球网 

作者:王志胜


  10月31日由农工党中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上,来自德国的医学博士、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单纯地戴着现代科学的眼镜来审视中医或传统医学几千年的智慧,这并不是我们打造传统医学证据基础的唯一办法。我们要跳出既有方法的框框,找到创新的方法来测量,比如说大数据。

  施贺德自己曾经学过传统医学,来到中国后,也接受过中医的治疗,并从中获益。他说,传统医学,往往既有全盘接受的拥趸,又面临不加查证的质疑。有一些人不相信传统医学的好处,而另外一些人不承认传统医学的局限性。在我看来,要克服这一挑战,只有一个办法,唯一的答案就是,我们需要不断系统性地打造传统医学的证据基础。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屠呦呦教授就是一个例证。诺贝尔奖是对一名科技工作者的最大肯定。诺贝尔奖委员会鼓励的是利用中医治疗疟疾用了几百年的植物合成的青蒿素这项出色的工作。青蒿素现在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它已经真真切切地挽救了数百万人,尤其是生活在世界最贫困角落的人的生命。施贺德认为,这份诺贝尔奖,颁给中国的科研人员,颁给中国的中医药科研人员既实至名归,却又是姗姗来迟。

  施贺德说,中医药不仅是简单的分子合成、使之符合国际药品质量标准而已。传统医学用一种更加整体的眼光看待人体健康,用很多方法保持和恢复人体健康而不是消除某个病的症状。这正是中医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