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5周年活动在北京召开

2015年11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5周年活动在北京召开


时间:2015-11-17 

来源:新浪健康 


  为纪念“中医针灸”2010年11月16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于2015年11月15-16日在北京举办“中医针灸”申遗成功5周年暨“世界针灸周”中医针灸传承保护系列活动。来自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世界针联、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的66位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针灸学会秘书长杨金生主持。

  近5年来,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在中医针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如组织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中医针灸》;开展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资料整理工作;组织开展中医针灸传承流派研究;组织国内外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巴黎展、中医针灸澳洲展、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等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针灸的国内外知名度,以及针灸鼻祖皇甫谧的祭拜与认同,提升认同,凝聚行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1987年11月22日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2013年11月在澳大利亚悉尼隆重召开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一致通过将每年11月16-22定为“世界针灸周”,每年度组织开展中医针灸申遗成功的各种展览、义诊咨询、科普宣传等活动,通过各种研究传承工作,以兑现我国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承诺。

  本次系列活动包括专家座谈会、程莘农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公益讲座、代表性传承人及针灸理论与特色技术展等,同时,举办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针灸随手拍国际摄影比赛”颁奖仪式,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传承集粹》新书首发式,以纪念“世界针灸周”及“中医针灸”申遗成功5周年。

  文化部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医针灸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不仅是一种保健和治病救人医疗技术,更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已成为我国对世界重大影响的文化标志之一,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地提高传统针灸的可见度和认知度,促进中医针灸国际发展;提高中医针灸的共享度,为造福更多的民众、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