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能造福更多人

2015年12月0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能造福更多人


时间:2015-12-09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玫忆 刘慧 王娜 高奕楠 王天乐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8日电 (记者 李玫忆 刘慧 王娜 高奕楠 王天乐)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能造福更多人,屠呦呦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今天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了解中医—瑞典对话中医药》活动上,中瑞两国医生和医药专家齐聚原诺贝尔炸药工厂,现改造为博物馆兼餐厅的宴会大厅,共同探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传统医药必须和现代科技结合才能造福人类并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这也正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经验,也是他们此次来与瑞典医生交流的最重要目的。他说,“我们此行就是寻求友谊、寻求合作,共同造福人类。”

  原定参与此次对话活动的屠呦呦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来到现场,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瑞典医学界对中医药的热情。

  在瑞典从事中医推广工作20多年的瑞典针灸协会主席伊娃玛丽·雅内罗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努力了很多年,希望在中国和西方医药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在欧洲这两者之间一直以来都相距甚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感到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在寻找的桥梁。我们相信由此中医会在西方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屠呦呦获奖意味着中医打开了在欧洲以及北美洲的认可度。我真心觉得这意味着一些伟大改变的开始。”

  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临床免疫系潘嫱教授对人民网记者说,“祝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项对于世界科学家最高的荣誉,实现了好几代人的梦想。如果我有幸见到屠呦呦本人,我一定会对她说,她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 未来,中医的发展不仅仅是传承传统技艺,还要在制药上取得繁荣。”

  据悉,在瑞典,从事中医药研究、推广工作的医生近300多人,大部分是对中医药感兴趣的瑞典籍医生,这么多年的工作,让他们对中医药非常了解,屠呦呦获奖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更充满了信心。今天参会的瑞典中医医生来自瑞典各地。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中国中医药科学院专家、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生命科学部专家等200余人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