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屠呦呦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2月11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快讯:屠呦呦获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时间:2015-12-11  

作者:吴潇湘

 

  中国中医药报特派记者吴潇湘发自斯德哥尔摩 当地时间12月10日16:30,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出席典礼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了诺贝尔奖的奖章和证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高度评价了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他说,“每年大概有50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大多数为儿童。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在阅读古籍时,她发现一种叫做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因此屠呦呦继续回到古籍中寻找。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这其中有效的成分随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引起了对抗疟新药品的研制和发展,这种药品已经挽救了上百万人的性命,将过去15年疟疾的致死率降低了一半”。

  弗斯伯格赞扬包括屠呦呦在内的三位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发现在全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这些发现不仅为遭受寄生虫疾病百般困扰的病人提供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新疗法,同时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以及人类的安康。

  出席典礼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我国发扬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重大科学与临床问题的典型。中医药在这项研究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把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研究发展,将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来自瑞典王室、政府内阁、诺贝尔评奖机构、各国驻瑞使团和社会各界人士共1300多人出席典礼。中方代表包括屠呦呦家人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党委书记朱晓新、研究员廖福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