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湖南省18个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获首批授牌

2015年12月27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湖南省18个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获首批授牌


来源:红网

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授牌表彰大会在长沙召开。

湖南省政府副省长李友志(左)对湖南第一批18个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授牌并表彰。

红网长沙12月2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易征洋 通讯员 毛泽禾)今天,湖南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在长沙市召开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授牌表彰大会,省政府副省长李友志对湖南第一批18个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授牌并表彰。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健主持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宣读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名单。

李友志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充分重视存在于基层和散落于民间的中医药专长绝技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这次从全省60多个上报项目中遴选确认的18各专长绝技项目是湖南省挖掘保护中医药专长绝技取得的一项了不起的成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总结挖掘整理中医药专长绝技的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中医药专长绝技的收集确认工作,把散落在民间的具有非常灵验的中医药诊疗技术、方法、方药和器械挖掘整理出来,并对这些技术和方法进一步进行临床实验和科学研究,开发中医药的新技术、新成果,规范后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更加璀璨夺目。

公布确认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是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全省中医药专长绝技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这项工作有效地挖掘、保护了湖南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提高了社会对中医药专长绝技收集、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激发了流行在民间中医药专长绝技持有单位和个人整理、保护、贡献中医药专长绝技的意识和积极性,取得了挖掘整理、抢救保护专长绝技的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全省中医药专长绝技的收集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邵湘宁表示,省中医药管理局将认真总结前期中医药挖掘整理的工作经验,扩大全省专长绝技收集范围,遴选确认更多的中医药专长绝技,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挥中医药在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特色作用。

附:湖南省第一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名单

社港江氏正骨术长沙市江林

杨氏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法湘潭市杨寿峨

彭氏小儿扁桃体炎七星灯火灸法湘潭市彭文

南詹正骨疏经术衡阳市常宁市中医院

南詹正骨理经刀衡阳市常宁市中医院

南詹正骨鹤嘴式整骨钳衡阳市常宁市中医院

南詹正骨波浪板衡阳市常宁市中医院

岳阳张氏正骨筋膜松解针岳阳市岳阳市中医院

岳阳张氏正骨筋膜松解锤岳阳市岳阳市中医院

新邵孙氏正骨术邵阳市新邵县中医院

沅陵男性不育症中医疗法怀化市沅陵县中医院

侗医腰痛腘吓(刮痧)疗法怀化市湖南医药学院

慈利哮喘化脓灸疗法张家界市慈利县中医院

刘氏小儿推拿疗法湘西州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湘西苗医腰痛正骨法湘西州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湘西土家医风湿痹症雷火神针疗法湘西州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湘西苗医小儿外感发热疗法湘西州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湘西土家医小儿走胎提风疗法湘西州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