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韩启德:关于当前发展中医药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2016年01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韩启德:关于当前发展中医药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时间:2016-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启德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医学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主流。而对如何看待和发展中医药却一直争论不断。我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医药不仅关系到我国医学的发展和人民健康,而且关系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医药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是人类文明中的一颗明珠,如果在近几代人后消亡的话,我们是要负历史责任的。

  中医药和现代医学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体系。中医药确实在不少方面不符合现代科学特点,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科学只有500多年历史,并不代表所有的人类智慧,况且它还在不断纠错和发展中,不符合现代科学并不说明就是错误的。从文化上说,中西医更是没有优劣之分。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应该和而不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医要有自信,不能自我矮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从来都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一直到每个县都设有专门的中医院,中医药为广大群众解除病痛,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把自己的民族传统医学保留得像中国这么完好。中医药今天不够景气,主要责任不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也不在有些人的反对,而在于中医药学界自己没有坚守好自己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如果中医师自己都不那么相信中医药,如果现在的中医师看病效果都不如前辈,如果中医院看病主要靠现代医学,如果连继承都成问题,那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呢?没有谁能打败中医药,能打败中医药的只有自己。

  中医药不能排斥现代科学。当今世界,任何事物都要接受现代化的洗礼。中医药不能故步自封,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证实确切疗效,揭示作用原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认为现代医学学界需要谦虚一些,要看到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局限性,当前水平下对人体的了解以及能真正解除的病痛只是九牛一毛而已。人们可以不相信中医药,但如果要否定和反对中医药,最好先去弄懂中医药。这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

  对于当前中医药怎么发展,发展的瓶颈在哪里,怎么摆脱旧的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束缚,已经有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做法。我补充几个具体建议,旨在有所创新和取得突破。

  第一,鼓励发展民营中医诊所。政府要在资质认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运营收费、饮片炮制价格等制度上给予松绑,在资金、场所等条件方面给予支持,对体制内中医师出来开办诊所给予鼓励。更多个体中医诊所开出来了,不仅方便百姓看病,还有利于刺激消费,有利于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

  第二,建设一批示范中医院。在示范中医院,坚守“中医归中”,只看中医,不看西医。这样的医院当然不可能收治所有各类病人,但能够保持中医特色,相信会受到真正相信中医药的患者的欢迎和拥护。如果对若干种疾病确实有特别好的疗效,相信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病人,就能办得很红火。在这样的医院,不用大型现代医疗设备检查,降低药费,与此同时大幅增加服务收费,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医院也能得到足够的运营收入。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的医院搞好了,能够充分彰显中医药的有效性,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同,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这样的示范中医药开始可以只办几所,取得经验,逐步扩展。

  第三,加强对中药质量第三方监督。当前中药质量很令人担忧,已经成为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面研究,但可以从加强监督做起。不管是天然植物药材还是中成药,其质量都应由第三方来检测,加强第三方监督,这是改革的方向,也完全可以做到。

  第四,集中力量完成若干中医药研究项目。例如确定几种典型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建立中药材与复方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揭示经络的生物学本质,等等,集举国之力,组织交叉学科研究,重点突破。此外,还有很多古代和近代中医药典籍失散在民间和国外,应该组织力量完成典籍收集和整理工作。(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