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发平台 >> 研发动态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救下2600万头麝

2016年01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上海医药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救下2600万头麝
 


来源: 解放网 

 2016-01-12 20:13

作者:陈玺撼

 

 

  解放日报 解放网讯(记者 陈玺撼)天然麝香,十分珍稀,平均捕杀一只雄麝仅能得到3克,却又是433种中成药依赖的原料,其配伍的中成药处方占《全国中成药处方集》的11%以上。随着麝的濒危,天然麝香面临消失危险,得以动摇许多中成药的“根基”。
  经过四十年不懈努力,上海医药旗下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其他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日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创研了天然麝香中主要药效物质的替代品,并攻克了规模化生产难关,寻找到“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
  
  保护生态:“救”了2600万头麝
  
  我国现存的麝不足60万头,处于濒危状态,假设其中一半是雄麝,即使捕杀殆尽,也只能换来不到1吨的天然麝香。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力告诉记者,目前我国麝香年需求量超过15吨,依靠杀麝取香的传统手段根本补不上这个缺口。
  如何兼顾百姓用药需求和生态资源保护?必须闯出一条路!项目完成人之一严崇萍回忆说,1975年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山东济南中药厂和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参加的课题组,以“绝密”项目开展人工麝香研制。
  严崇萍说,70年代设备不先进,人才紧缺,用来研究的天然麝香也只有一丁点。项目组迎难而上,硬是用微量方法,全面分析和掌握了天然麝香的化学成分、有效物质、药理作用、配方原则等关键信息,发现并研制出天然麝香中关键药效物质的替代品——芳活素,合成了重要原料麝香酮和海可素。
  最终,人工麝香配制处方出炉,比较下来,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安全性良好。在1987年卫生部批准进行临床研究并证实了可替代性的基础上,1994年卫生部明确,人工麝香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法定可以替代天然麝香的一种药品和药品成分。
  据测算,人工麝香启用后,相当于少猎杀了2600万头麝,不但加强了濒危稀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还提高了我国在动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惠及百姓:人工麝香成本降八成
  
  陈军力告诉记者,人工麝香自1994年确立为中药一类新药以来,已在全国760家企业应用。目前还在生产销售的含麝香成分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已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替代率达99%以上。
  “这99%的替代率,绝非一蹴而就。” 严崇萍说,虽然人工麝香各方面“成绩”优秀且经过权威论证,但问世时,许多“老法师”受制于长期形成的观念和习惯,还难以接受。此后20年,随着麝资源日渐稀缺,人工麝香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效果经受住了越来越多检验,如今人工麝香已成为六神丸、安宫牛黄丸、苏合丸、麝香保心丸等多种国宝级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彻底获得认可。
  目前,人工麝香的成本仅相当于天然麝香的五分之一左右,许多老百姓可用更低价格购买到质量几乎相同甚至更加稳定的含麝香药品。记者从上海医药获悉,用天然麝香作原料的六神丸,100粒规格的一度卖到45元左右,而用人工麝香替代,目前售价可降低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
  
  中药创新:上海剑指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绝非上海中药研发力量首次在全国大放异彩。就在此一年前,上海医药旗下正大青春宝参与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就夺得了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麝香的广泛应用,离不开前期的科学研究,更离不开后期产业化和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这是上海长期耕耘积累的优势。”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局长阎祖强表示,上海中药研发团队在长时间内承担了人工麝香原料药海可素I和II的中试项目,以及海可素I和II合成的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成功克服了中药标准化生产的行业难题,对人工麝香的产业化成功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人工麝香成功的基础上,上海中药研发力量将再次出发,着眼于将中药推广到世界。上海医药透露,将持续加大中药材源头的建设,创新性地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引入中药材种植,建立从药材源头开始的质量追溯体系。据悉,其“丹参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已立项ISO国际标准,“丹参药材质量标准”提案也已为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所接受。未来,中药这门国粹,不仅将抢占研发和产业化高地,更将占据标准化高地,在国际上取得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