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1月20日
马华医总促大马卫生部设委员会 争中医管理自主权
时间:2016-01-19
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1月19日电 据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报道,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秘书长郭怡捷建议卫生部成立一个由21名专业委员组成的委员会,管理中医药的发展。
他表示,“自我规范”是管理传统中医中药的最佳方法,成员也应是该会会员。
“大马华人医药总会及其他中医药组织应有自主权,去管理属于他们的领域,否则将偏离中医药的精神。”
郭怡捷日前在一场记者会上说,传统医药法令虽然还不确定何时落实,但法令的“阴影”已开始笼罩着所有与传统中医中药有关的业者及学者,他们担心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传承和教育。
“该法令的出现,意味着传统医药进入了新的“被管制”年代,但我呼吁大马全国中医中药学者及爱好者铭记,中医中药能在大马立足得来不易,是先辈辛苦经营及传承的成果。”
他说,中医药在大马已有百年历史,经过艰辛过程才把该领域建立起来,解决了包括从系统杂乱、药物需求少等艰难问题,直至今天有了自己的教育系统、纲要。
“但随着上述法令的颁布,大马的院校在高教法令下受到约束,现有的大马传统院校没有一间获得批准能够继续系统的中医教育。”
郭怡捷说,政府看似很努力在扶持本地大专院校进入中医系,但并不理解大马传统中医药的教育发展,把中医系的门槛列得非常高,不符合现有中医药的发展条件。
“政府规定进入中医系的学生必须是理科生,但从传统中医药的学术角度来看,学员的华文文学造诣、哲理学识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化学、数学、生物等理科科目。”
郭怡捷指出,最让人忧心的是,之前所有大专中医系被批准能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但卫生部新规即将限定必须用英语,这完全不符合一般教授中医药的逻辑。
“英语可以教中医中药,但所教的并不是中医中药的精髓,虽然外国很多已用英文教学,但那是因为他们的学者是不谙华语的外国人,但马来西亚不同。”
他希望卫生部若真正爱护传统中医中药文化,法令是为了规范及让大马中医药系统化,有更好的发展环境,那就必须听从该组织专业的看法,根据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去推动老祖宗所留下来的中医药领域。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顾问幸镜清说,卫生部衍生了许多严苛法令,管制中医药的发展,不但没有影响社会保护传统医药,更偏离了中医药原本的意愿。
他希望政府明白,以英语作为中医药的媒介语非常难,因它无法将中医药当中的精髓翻译得和原意一样,师资则是一个更难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