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发平台 >> 研发动态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 看起来很大吃起来怎样

2016年01月2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 看起来很大吃起来怎样

  近日,食药监总局下发《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放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限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看起来很大的市场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小剂量包装,温开水冲服,携带方便,一度被称为可以逐渐取代中药“汤剂”。此次征求意见稿,食药监总局也对配方颗粒下了明确的定义: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在中医临床配方后,供患者冲服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饮片的补充。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药”

  然而,由于生产工艺不统一、企业质量标准不一致、临床研究仍然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一直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试点生产企业的资质从严管控,只批准华润三九、中国中药旗下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红日药业旗下北京康仁堂药业、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一方药业6家企业试点生产,借此为基础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据红日药业2014年年报,红日药业2014年中药配方颗粒实现销售收入121879.75万元,同比增长51.69%,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61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营收约为15亿元左右。

  而在华润三九方面,则表示,看好中药配方颗粒未来的发展,并制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围绕从药材资源到产品的产业链建设,打造“原质原味”的配方颗粒产品系列,重点提升产品数量、开展基础研究及临床项目,发展智能化中药房,不断优化产品力。同时,以现有GAP种植基地为基础,继续开展道地药材研究,扩大种植基地。

  这块蛋糕,吃起来怎样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看起来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是近些年来,关于中药配方颗粒的争议一直不断,而且对其疗效存在质疑。对于这个将近100亿市场的放开,很多企业是想入又不敢入。

  某企业研发人员表示,放开与否还是在于标准,标准统一了,放开了才好管理。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放开就乱了,最后将无法收拾。

  对于开发配方颗粒的着眼点,则建议配方颗粒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单味药,而应该是经典方。以经典方作为基础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而如何来确保疗效,可以按现在申报中药新药的要求来控制,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理念来要求,从药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控制,减少批件差异,从而确保疗效。

  对此,有医生表示,“确实,从我们医院的现状来看,中医医生已经不愿意在开传统的中药煎服,每次都是努力说服患者用颗粒,但是颗粒的效果到底如何。颗粒在服用方面确实有优势,只要用开水泡一下就行,而且没有药渣,方便多了。但是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中药需要细火慢煎,是有他的理由的,还记得小时候最怕喝中药,但是中药的效果有时候确实比西药好,传统的国粹不能丢。这个颗粒型中药我觉得还是不用为妙。”

  关于中药配方颗粒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先前提到的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配方颗粒标准?是否有考虑过共煎和混合冲剂的疗效区别?是否辅料的添加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如何保证医生能够有效掌握开方的有效成分的剂量?这一系列问题,都等待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