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2016年01月2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时间:2016-01-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徐卫华 王振岭

  本报讯 (记者徐卫华 王振岭)“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河北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从医院建筑风格设计、环境形象改善、装饰装修特点到文化内涵建设,中医药文化元素鲜明、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河北中医药系统铸魂育人、打造医院知名品牌、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引擎。

  “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丘县扁鹊庙、保定市中医院刘守真祠堂、安国市药王庙文化景区、石家庄市中医院等和河北中医学院1个基地建设单位,达到全国总数1/10。目前,这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建设单位已经吸引众多专家学者、游人前往祭拜和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2013年,河北省中医药局、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实施方案,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创建活动,960万元财政资金保障,分年度确定了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万全县中医院等44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河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建设单位。目前,第一批建设单位已通过验收,根据验收结果将有一批单位被命名为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医院。

  为传播中医药知识,河北中医药管理局于2014年组建了由52名国家级和省级巡讲专家以及基层巡讲专家组成的河北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全省范围内开展“百院千场健康大讲堂”活动,实现了省内活动广覆盖。

  为帮助基层医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于2013年与农工党河北省委、中健网联合,推出“基层中医圆梦燕赵行”系列活动,邀请省级专家进基层、乡镇社区、政府机关等,开展义诊讲座活动,把中医药知识与健康送到百姓身边。专家组累计行程1.5万公里,培训基层中医8500余人,签约圆梦进修5500余人。专家组还挖掘出首批40项传统中医药项目。

  该省将学习已故国医大师李士懋和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培育新一代名中医为重要任务,在全省遴选50名中医临床骨干开展两期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高级研修班。同时,强化河北省人民医院庞氏眼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弘扬庞氏眼科流派学术思想和技术,在中医药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和技术继承与创新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