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研究人员探索针灸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分子机制

2016年02月0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中科院上海应物所等单位


研究人员探索针灸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分子机制


时间:2016-02-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黄 辛


  本报讯(记者黄辛)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在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腿部的阳陵泉穴可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噬通路,恢复其受损的自噬水平,清除α-突触核蛋白在脑内的积累,并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研究人员在帕金森氏症模型小鼠中考察了针刺前后脑内自噬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能显著上调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溶酶体膜蛋白表达,并修复受阻断的自噬—溶酶体通路。自噬水平的上调抑制了帕金森氏症的标志性病理蛋白——α-突触核蛋白在小鼠脑内的积累。随着自噬水平的恢复,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获得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力和运动行为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针刺诱导的自噬水平上调不依赖于mTOR通路。这种特性区别于常用的自噬诱导剂,而且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为避免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避开化学药物递送中血脑屏障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