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2月11日
我国科学家发现靶向治疗耐药新机制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吴晶晶
2016-02-11 10:19:15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记者吴晶晶)就在人们对分子靶向治疗寄予厚望时,它却出现一个令人失望的难题:耐药。为什么会这样?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致癌靶点的另一条促癌通道,揭示了靶向治疗耐药的新机制,这为靶向药物研发开拓了新思路。
该研究成果近期刊登于国际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杂志《自然通讯》,由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刘强教授领衔,中山大学及大连医科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为研究主力,协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等著名研究机构合作完成。
分子靶向治疗因精准作用于致癌位点而被称为“生物导弹”。刘强介绍说,肿瘤生物学研究已鉴定多种蛋白激酶在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这些激酶就成为治疗的靶标。目前,针对这些靶标已研发了多种靶向药物,如格列卫、易瑞沙等。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靶蛋白的激酶活性发挥其抗癌作用。
靶向药物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对治疗并不敏感,产生耐药性,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生物导弹”面对有些肿瘤缘何成为“哑炮”?刘强说,这源于我们对“敌人”的了解还不够。蛋白激酶有着诸多特征,如果我们只看到此类蛋白具有激酶活性这单一特征,就无法高效抑制其促癌功能。
刘强带领的团队就在研究中发现靶蛋白的非激酶依赖性的促癌机制。他们以乳腺癌为模型,发现有一种极光激酶蛋白在肿瘤中的异常细胞定位,增加了靶蛋白激酶的生物特性,产生非激酶活性依赖的促癌功能,即可作为核转录因子促进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使其对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产生抵抗,导致耐药。通过纠正该靶标激酶的异常细胞定位,抑制其核转录功能,就有可能克服耐药性。
目前,靶向药物多是抑制靶蛋白的激酶活性。这一研究成果提示,在设计此类靶向药物时,还需注意该靶标的非激酶依赖性的促癌机制,并加以有效的阻断,这将成为应对该类药物耐药的新突破口。
该研究由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肿瘤干细胞”等项目共同资助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