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查补产业短板 办好县域中医院

2016年02月19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浙江省“两会”期间举行首场“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政协委员等围绕“发展浙江中医药产业”建言献策


查补产业短板 办好县域中医院


时间:2016-02-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章关春 施翔

 

 


  日前,浙江省政协在“两会”期间举行2016年首场“浙江政协·民生论坛”,58位政协委员和5位列席代表围绕发展“浙江省中医药产业”协商建言,大家充分肯定浙江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并就如何切实发挥中医药优势,查找短板,补齐短板纷纷发言。

  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会议,副省长郑继伟听取意见并讲话,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回应发言。

  查补中医药产业短板

  本次论坛主讲人,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新华医院院长蔡宛如说:“老百姓要在家门口看上名中医,浙江还有许多事要做。”她建议建立独立的中医管理体系、中医药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力度。

  浙江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州市卫生局魏明提出,要成立全省中医药公关协作网络,抓住信息化、大数据的机遇,实现中医药创新发展,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进一步体现中医理念。

  “为什么有些人不认可中医药?就是因为中药的成分说不清,作用机理也道不明。”在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教授谢恬看来,中医药亟需现代化,中药的产学研结合工作任重道远。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钻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中药的药理非常复杂,新药研究周期长,上市推广难,投入费用大。就此,陈立钻建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扶助政策,大力鼓励支持珍稀中药材的保护和研发。

  “发展中药产业,一定要在研究上走在前面。”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认为,应尽快建立浙江现代中医药研究院,由政府主导高校主办,使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同时对接国际国内的优秀科研机构,努力促成我国传统中药的现代化。

  不要怠慢中医医院

  浙江省人大代表、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日初在此次两会期间带来了基层的声音:《关于依法规范“县县建好一所中医院”的建议》,意见提到:浙江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今天,在基层还存在一些中医院不仅与同级县人民医院相比,有天壤之别,甚至还不如一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乐清市几家综合性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都由财政投入巨资新建,其房屋十分气派,但称由于种种原因,唯独市中医院的改建仍“纸上谈兵”,其用房至今仍然几十年不变。

  国家一直强调举办卫生事业必须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浙江要求每个县都要由政府办好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中医院。浙江个别县中医院的落后现状,不免引发政协委员对全省中医药事业均衡发展的担忧。

  委员们认为,县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办好县中医院。政府对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中医院至少应一视同仁,而不能怠慢中医院。而且应体现政策倾斜,以促使更好扶持和促进县域中医药事业发展。蔡宛如在《加强县级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建设的建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发展支持保障力度,特别是在政策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科研投入等方面都要有更为具体的举措。

  做强“浙八味”药材产业

  不少政协委员提出,“浙八味”是浙江中药材的标志和品牌,“浙八味”的种植栽培、科学研发、产业化道路走得怎么样,集中反映了浙江中医药产业发展。不少代表在发言中希望,对中医药产业要更加高看一眼,更加厚待一些,政策上更加倾斜一些。

  “靶向抗癌天然药物‘榄香烯’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八味’之一温郁金是这一抗癌新药研发的主要成分。这一新药成为我国首先从中药中发现其抗癌作用,并成功开发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谢恬委员介绍。

  但是,“因为缺乏政策支持及效益等原因,温郁金的种植近年来总体发展缓慢,亩产量下降,种质资源退化比较严重,品质越来越差。”关注“温郁金”的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周智林通过调研发现。

  周智林认为,进一步发展以温郁金为代表的中国独特的抗癌中药材产业,是促进中医药在抗癌领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振兴民族中医药产业的要求。他建议,健全“浙八味”中药产业优先发展政策,有关部门要给予优先支持,要培育“浙八味”温郁金等中药材生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对“浙八味”中药材生产的支持力度。

  浙江省政协委员、金华眼科医院院长吴坚韧提出,应该支持“浙八味”、铁皮石斛等地道特色药材产品基地建设,实施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培育一批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的骨干企业,推动中药饮片加工和中药制药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中药产业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民生问题。对此,专门研究中药材的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明焱说:“不能让中药材的质量变差而毁了中医事业。”他建议:加强对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制订与实施,加大监管力度,鼓励中药材企业通过产地有机认证和GMP认证,从源头上确保中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