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2月19日
研究揭示针灸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
时间:2016-02-1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黄辛
本报讯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小鼠模型上,从自噬角度探索了针灸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而且为针灸这一古老中医疗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有益思路,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上。
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腿部的阳陵泉穴可以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噬通路,恢复其受损的自噬水平,清除α-突触核蛋白在脑内的积累,并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自噬是真核生物中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且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研究表明自噬通路障碍与众多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近年来一些工作还证明了锻炼和机械刺激等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和机体的自噬水平来发挥作用。受此启发,上海应物所研究员樊春海、胡钧和副研究员孙艳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裴建等组成合作研究团队,探索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刺激,能否通过调控机体的自噬水平来起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田甜等研究人员在帕金森症模型小鼠中考察了针刺前后脑内自噬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上调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溶酶体膜蛋白表达,并修复受阻断的自噬—溶酶体通路。自噬水平的上调抑制了帕金森症的标志性病理蛋白α-突触核蛋白在小鼠脑内的积累。随着自噬水平的恢复,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获得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力和运动行为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针刺诱导的自噬水平上调不依赖于mTOR通路。这种特性区别于常用的自噬诱导剂,而且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为避免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避开化学药物递送中血脑屏障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