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2月29日
胶州实现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2016-02-29 11:36:00
来源: 人口导报(济南)
(原标题:胶州实现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
本报讯“住院10天摆脱了颈椎病的长期困扰,花费不到400元!”胶州市南沙梁村村民宗丽娟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建成的国医馆让自己不用出镇就可以看中医,既方便又实惠。“目前,胶州市首批18处基层国医馆已建成启用,在各镇、街道办实现了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胶州市卫生计生局局长周刚告诉记者,国医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切实可行、方便价廉中医药服务的同时,也为中医事业培养了储备人才,让中医学术传承得以真正的实现。
国医馆建到“家门口”
以前,宗丽娟看病总是一早出发,先骑车到镇上,再坐汽车到市区的汽车总站,然后换乘大巴赶去青岛,来回的路程少说也有100多公里。“看病到大医院路程远不说,人还特别多,诊疗、复查都非常不便。”宗丽娟表示,大家对中医还是很认可的,但由于条件所限,选择的余地不大,只能通过西医手段治疗。
面对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功能,胶州市于2013年起累计投资300余万元,全面启动了国医馆建设工作,在整合中医药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在胶东中心卫生院,国医馆将各个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集中设置,内涵多种形式的中医药诊疗方法,装修风格和服务模式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统计显示,胶州市18处国医馆建成以来,共为超过2.5万名患者提供了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向居民提供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服务累计达4万多人次。
“中医味”广受欢迎
国医馆建成后,该如何贴近百姓,让中医更“接地气”?周刚认为,其核心内容应是推广最基本、最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让老百姓享受一体化服务,提升中医药的预防保健功能。
在洋河中心卫生院国医馆,中医文化长廊、中草药的香味,以及正在接受中医推拿、针灸、理疗的患者,让记者真正感受到“走进了中医的门、看到了中医的人、闻到了中医的味”。“中医药在许多慢性病、癌症及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效果显著。”正在给患者治疗的医师李欧表示,腰腿痛、肩周炎、颈椎病等慢性疾病,是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农民经常得的疾病,运用中药方剂、针灸、推拿、中药塌渍、拔罐和小针刀等疗法进行中医治疗和调养,可以收到很好地效果。在洋河镇中心卫生院,国医馆空间布局合理,中药房、针灸推拿室、牵引室、理疗室、中药熏蒸室等特色科室设置集中,中医熏蒸机、微波治疗仪、电针治疗仪等多种理疗康复设备配备齐全,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熏蒸等纯中医治疗有序开展,有效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
家住胶北镇前屯村的王贵逢因大面积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月20日,他来到离家不到500米远的胶北镇卫生院国医馆,经过8天的针灸、推拿结合药物治疗,患侧肢体肌张力由“0级”恢复至“4级”,目前生活可以自理。胶北卫生院国医馆相关负责人刘建兴表示,往年医院的中医科平均每年仅能收诊病人不足百人。自2015年2月国医馆建成,截至目前门诊量已突破3000余人次,收治住院734余人次。
让中医服务更可及“中医不像西医那样有专业的检查设备,而是更多的依靠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这就对医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胶州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纪培江表示。为此,胶州市不断加强中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年轻中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并充分利用“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百名医师支农的机会,引导受援单位向青岛各大医院的支农专家请教针刀、火针、浮针、骨减压针等不同流派的新治疗技术。
对口支援专家也给基层带来了新领域的中医诊疗技术。“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科专家王湘茗的到来,填补了我院小儿针灸、推拿领域的空白。”胶东中心卫生院国医馆医师綦春芳表示,自己和其他的3名同事都从王湘茗那里学到了儿科常见病的针灸和推拿技术。“采用推拿、针灸技术治疗小儿腹泻、小儿抽动症及遗尿症效果显著,患儿家属认可程度很高。”綦春芳说。
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功能的完善,胶州市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优势,将具有中医药传统特色风格的诊疗服务融入国医馆中,开展了常见病多发病基本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逐步形成了以中医药、康复理疗等为主的特色科室。
“群众在国医馆接受中医药、中医诊疗项目服务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纪培江说,符合规定的中医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均在报销范围内,这也有效引导了群众看中医、吃中药,提升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
(本报记者 赵鹏飞 通讯员 刘珍玓 王晓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