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发平台 >> 研发动态

中医药为不孕家庭添“生机”

2016年03月1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一等奖,专家认为该成果为中医药促进优生优育机理研究搭建了崭新平台——


中医药为不孕家庭添“生机”


时间:2016-03-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林晓斐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第一个春季,适逢孕育猴年宝宝的最后时机,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的诊室外,期盼好“孕”的夫妇比往常更多,他们大多慕名而来。“听朋友说同样是做试管婴儿,这里和别的医院不一样。”有过两次试管婴儿失败经历的乔女士和丈夫决定来找连方主任寻求帮助。

  将中医药融入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提高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送子良方”正吸引越来越多像乔女士这样的患者。

  “送子良方”获科学验证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知名院内制剂“二至天癸颗粒”,被许多不孕症患者奉为“送子良方”。一次,一对结婚5年无子的夫妇来找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主任连方诊治,他们痛苦地回忆导致不孕的原因:婚前的1次药物流产和婚后的3次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妻子子宫内膜受损、宫腔粘连,月经量少甚至经闭。连方认为这种情况属肾虚,所以先行“二至天癸方”联合补佳乐、黄体酮应用2个周期以修复受损的子宫内膜,再用B超监测卵泡周期,并继续给予“二至天癸方”和“参芪寿胎丸方”,以滋肾养肝、调节冲任,让患者肾气充足,冲任通盛。如此治疗至第3个月经周期,这位妻子就怀孕了,并于次年平安生产。

  “送子良方”在临床应用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连方介绍,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精与天癸是促进生殖的精微物质,也是促使卵细胞发育的源泉。肾气不足是卵细胞发育障碍的基础病机。研究发现“补肾益天癸,养血调冲任”对生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二至天癸方”就是依据上述理论由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菟丝子等10味中药组成。

  “送子良方”良好的临床疗效,也获得了循证医学临床试验的验证。连方带领课题组历经9年,对3000余名体外受精患者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二至天癸颗粒”助孕效果明显的原因有3个:明显改善不孕症患者的肾虚证候;提高卵巢对超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及卵细胞成熟度;改善取卵前卵泡血供,提升卵细胞质量、获卵数、优质卵率和优质胚胎率。

  中医药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不孕症妇女带来了福音。然而,大量应用超促排卵药物在提高IVF-ET妊娠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并发症,如影响卵细胞质量、子宫内膜发育不同步、引起卵巢过度刺激等。并且目前该技术婴儿出生率较低,花费高昂。

  为了解决这一生殖医学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连方带领团队从2005年开始,在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下,以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主线,将中医药与西医辅助生殖技术结合,主要开展了3个方面的研究,降调节中医证候学研究;从多种“组学”角度对中医肾虚标准化进行探讨;对“针刺+盆腔理疗”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二至天癸方”助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于疾病所致的继发性不孕,同样可以通过中医药方法有效治疗。如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患者,连方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瘀毒理论”,研发了“祛瘀解毒方”,并证实该方能够加强在位内膜的稳定性,减少内膜脱落和异位内膜的黏附,从而抑制其在盆腔内黏附种植生长,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高此类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对于反复胚胎种植失败的患者,该团队通过多项研究证实:采用中药配合盆腔理疗、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的血供与容受性,有效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今年2月19日,连方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获得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一等奖,专家认为该成果为中医药促进优生优育机理研究搭建了崭新平台。

  研究成果丰富中医生殖理论

  通过多年的文献和实验研究,该团队用一项项成果不断充实着生殖领域的传统中医理论。比如,通过对200个体外受精降调节案例进行文献研究,并以药测证,发现降调节后患者的表现以肾阴虚证为主,超排卵后患者的表现以肾阴虚、冲任失调为主。这一结果填补了中医学在降调节、超排卵等方面证候学的空白,补充发展了中医妇科证候学理论。

  再如,中医“七七”理论认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该团队通过研究肾虚证候与卵巢储备的相关性,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为高龄不孕症患者的肾虚表现提供微观辨证依据,逐步揭示中医“七七”理论的科学内涵。

  在探讨“二至天癸颗粒”改善卵细胞质量作用机理时,团队研究证实卵泡液为肾精所化,“二至天癸颗粒”是通过调节卵泡液代谢及Ca2+、胆碱酯酶、肌酐等的浓度,增加卵细胞Ras蛋白的表达达到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效果,又丰富了中医“肾主生殖”理论。

  这一系列具有首创性的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际关注。2013年连方应邀参加在美国波士顿举办的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第69届年会,“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吸引了国外专家的关注。针对众多西方学者关心的问题,连方就中药、针灸、理疗对女性卵细胞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等方面做了阐述,让国际生殖医学界认识到中医药在促进辅助生殖技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研究成果只有通过转化应用,才能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最终目的,同时,交流推广也是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要途径。自2004年始,课题组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国家级继续教育活动,进行专题的成果交流及临床应用转化。多年来,连方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经国内众多医院学习、推广,为更多的家庭带去了孕育下一代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