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3月28日
打造“互联网+中医药健康医疗保健国家级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百姓通过电视 专家可远程会诊
时间:2016-03-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向佳
远程会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但仅局限于查看检验结果、提供诊断和会诊等服务。而互联网、传感、光纤等技术,不仅可以让专家看清几千公里之外患者的舌苔、指纹,还能准确地摸到患者的脉象。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互联网+中医药健康医疗保健国家级公共网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项目,有望走入普通居民的生活。
3月24日“互联网+中医药健康医疗保健国家级公共网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研讨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国医大师金世元、晁恩祥、唐祖宣,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郭文圣等观看项目介绍,并参与方案研讨。
“这一平台太好了,将来也能应用在中药鉴定上,这样我在北京就可以鉴别中药材优劣真伪了。”国医大师金世元观看了平台技术演示后说。国医大师唐祖宣去年奔波于各地讲学、会诊,他感慨:“连患者的舌苔、脉象都能看那么清楚,相信基层的患者享受中医药服务将实现大飞跃。”
该项目依托北京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南方中心负责实施。居民只需在自家电视上加装一个类似机顶盒的装置,就可实现实时、超高清晰度的远程会诊。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黄晖表示,该项目区别于过去网络服务平台的最大特点是涵盖中医预防、医疗、病后护理等在内的中医药健康全产业,将全面服务于医疗机构、社区服务、大众健康和第三方机构,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传感和光纤等技术,为广大民众提供一套技术先进、使用方便、医师与老百姓都愿意接受、参与度高、价格低廉的健康解决方案。
“现在针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还没有一个能够整合资源、让老百姓易用、可信赖的网站。” 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南方中心主任李华兴说,平台的推出将填补这一空白,也是目前“互联网+中医药”的前沿探索。
于文明表示,这一项目符合国家推进“互联网+”战略、深化医改、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同时可以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服务安全问题,推动建立中医药领域公共、跨界、融合的标准。两个机构的强强联手将使这一平台能更好地为中医药机构、专家和患者服务,也为政府监管提供服务。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该项目予以高度评价和期待,也从法律、监管、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