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研发平台 >> 研发动态

证大联手上海中医大 共促中医药复兴

2016年05月04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证大集团联手上海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 共促中医药复兴


发稿时间:2016-05-0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5月3日电 近日,证大集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张江分校区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此次合作将在人才培养、医疗合作、研究合作、新品研发等多方面推进,积极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助力中医药复兴与长远发展。证大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戴志康,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上海证大九间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凤丽,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何海星,证大集团董事长助理、综合管理部主任马宁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仪式。

  基于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与理念,证大集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将在证大喜玛拉雅中心打造国际高端中医诊疗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证大肿瘤研究机构,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建设上海中医药大学—证大中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等。



  此外,双方还将在人才培养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证大集团旗下无极书院对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在校生开放,共同设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健康管理学院”等,培养更多中国现代社会中医药优秀人才。

  戴志康表示,中国文化要靠中医来传承,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中医药的复兴。双方的合作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医药有完整的系统,有与生俱来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逻辑体系,相信中医药未来可以走到世界医药学前列。

  “中医药被冷落了百年,造成了一段时间以来的相对低潮。我认为现在就是转折点,我们在底部建仓,然后逐渐走入牛市。” 戴志康表示。

  对于此次的战略合作,徐建光校长认为,这是一次强强联合、优质资源互补的合作,与以往合作不同的是,证大集团在中国文化、中医药文化方面有非常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经验,企业文化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元素,与证大集团的合作是真正在软实力的加强、推进和提升,他表示对于双方合作的未来非常有信心。

  证大集团创建于一九九二年。在创始人戴志康董事长的领导下,目前已发展成以金融、文化、投资为主要业务板块的综合性投资集团。旗下证大财富、北京捷越联合等微金融服务平台已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有员工逾20000人,业务规模达数百亿;在业界有着领军地位的上海证大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新三板挂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是文化部15家重点美术馆之一;在投资领域,证大以互联网+、海外资源、中医药大健康为投资标的,已成功布局多个优秀种子项目,包括用户2.5亿、估值逾40亿元的中国最大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基于对产业前景的看好,证大已在中医药场所运营、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究等领域逐步开展研究和布局,致力于搭建中医药行业大数据平台,重构中医药产业链、生态链,改变中医药式微的局面。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合署办公,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3名两院院士,7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0名上海市名中医,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