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西安:中医从古都走向世界

2016年05月13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西安:中医从古都走向世界


时间:2016-05-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晓东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古城西安见证了三千年的历史变迁。

  作为此行的第一站,我们前往扁鹊墓,拜谒了这位中医历史中的传奇人物;前往张骞纪念馆,拜会了这位丝绸之路之父。

  探寻悠悠历史长河里的中医文明,也寻访现代中医在这里的发展,我们也来到了西安的中医科研院所、中医院,了解他们对外交流的进展。

  中西交流越千年

  中医对外发展的路径,沿着张骞曾经的足下印记一路向西

  横亘陕西大地,数千年的中医药学发展史,灿若星河。

  一部部中医史上的巨著,在这里编纂而成:神农尝百草以疗疾写出《神农本草经》,黄帝坐明堂而论道成书《黄帝内经》。唐高宗敕命修编的《新修本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药典;长达两千六百卷的《四海类聚方》,由当时京师朝野医家集结完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本草拾遗》……也都相继在这里著成。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影响了中医后世的发展。同时,他一生都在频繁“跨国”交流,走过赵国邯郸、周都洛阳、秦国首府……为当地百姓诊病、传播医术。

  如果说,扁鹊是传播中医的“使者”,那么张骞则是推动中医迈向更大舞台的开拓者。

  “中外医药交流,可以追溯到秦汉之时,其开路人首推西汉时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人张骞。”在陕西省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所所长焦振廉的心中,张骞有着不一般的位置。

  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往来,自此,中原汉族的医药知识和成就传播到西域,又从阿拉伯传到西方,如中医的“续命汤”等常用方剂被西域普遍接受。而西域的物产,如胡蒜、红花、胡麻等药用植物也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医药的发展繁荣。

  伫立在陕西省城固县的张骞纪念馆,向南远眺,莽莽汉江奔流而下。两千多年前,张骞和他的团队,用行进的足迹,拉近了古老中国与西方的距离。如今,中医对外发展的路径,沿着张骞曾经的足下印记一路向西……

  中医传播广覆盖

  西安医学院在护理本科生培养中加入了中医护理内容,从2008年起,6批共180余名韩国庆熙大学学生在此学习

  “我们是中国最早的七大研究基地,搞好陕西中医科研、在西北地区发挥中医优势是我们所的重要责任。”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勤社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已有3000多名学生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交流、援助项目。“单位选派的人员在苏丹、亚美尼亚一待就是6年,由于中医特色优势明显,员工已经成为总统府的座上宾,无需手续,直接进出。”

  中医的特色优势,已经吸引西医院校主动学习并运用到海外合作中来。西安医学院在护理本科生培养中加入了中医护理内容,课程涉及中医理论,推拿、按摩、太极六合针法、药膳、足疗等。从2008年起,6批共180余名韩国庆熙大学学生在此学习。

  “每年报名的学生很多,学校都要层层选拔,我们必须过关斩将才能来中国学习这门课程,所以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韩国庆熙大学学生金圣经在学习过中医护理课程后说:“中医很神奇,效果很明显,我们不仅体验了疗效,还学了拔罐、针灸和按摩,回去后要试着使用,有机会还要再来中国学习中医。”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西安学习了解中医药文明。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赵峰对此深有感触,去年西安举办了“第十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丝绸之路区域合作促进会主席王绍辉以及哈萨克斯坦马西莫夫健康中心执行总裁伊曼马吉·卡列罕专门来到了医院。“他们对针灸科、脊柱外科康复治疗室很有兴趣,对中医诊疗技术产生了深入思考,希望今后在中医药特色诊疗上进行合作。”

  赵峰说,目前,西安市中医院已经与莫斯科国立谢东诺夫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莫斯科市第一临床医院等进行了沟通,达成了合作意向,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为下一步中医药从西安走出国门做好准备。

  神奇疗效引患者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十年间,吸引吉尔吉斯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患者1.2万余例就诊

  丝绸之路,一头连接历史,一头连接今天。汉唐盛世,成批的茶叶、货物从这里出发一路西行;当代社会,又因为中医的神奇疗效,外域患者从四方涌入,来到这里。中医通过在现代丝绸之路,谱写新的交响曲。

  细数历史,千百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中医发展创新的舞台。当代人则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经验,提升中医疗效、促进中医发展。

  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幼童正在接受推拿治疗。家长说,孩子患有脑瘫疾病,在辗转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多地后,在病友的介绍下,一家人来到西安,寻求中医的帮助。

  医院聚焦专科发展,借鉴古法,自创“脑积水三位一体疗法”“脑瘫五联疗法”“持续植物状态三维五感促醒法”效果突出。十年间,这里共吸引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患者1.2万余例就诊。目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与俄罗斯巴什科尔斯坦共和国藏医科研中心(乌法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医生长期派驻俄罗斯联合开展儿童脑瘫和成人脑病中医治疗。

  该院院长宋虎杰告诉记者,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带动下,脑病医院将从“传播文化、国际贸易、课题研究、教育培训”四个方向,向国际推广中医药。

  不久的将来,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将在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等地区,建立2~3家协作推广医院或门诊,形成区域性的诊疗平台品牌。争取实现年外派2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争取每个国家组建“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馆”,全面传播中医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