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2016年05月22日
湖南省传统医药非遗进校园,抢救挖掘民间传统医药
时间:2016-05-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张觅 唐小晴
小儿推拿、针灸、苗医药……18日晚,湖南省传统医药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启动,10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大师走进校园,向大学生展示其手艺绝活。
一直以来,非遗项目都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尤其是后继乏人,甚至人去艺绝。去年8月,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35人去世。而在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超过70岁的也已占到50%以上,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主办方表示,此次传统医药非遗进校园活动旨在抢救挖掘民间传统医药,更好地传承、弘扬地方传统医药,进而培养年轻人对湖湘传统医药文化的兴趣。
据悉,此次活动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携手举办,不仅有湖南省传统医药非遗进校园交流会,还现场展示了九芝堂传统中药文化、新邵孙氏正骨术、土家医小儿提风疗法等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长沙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是该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和医药学相关类人才的院校,该校图书馆馆长杨军辉表示,诸多非遗项目因缺乏挖掘和系统整理而衰落,让非遗进校园可为非遗传承人交流搭建平台,也可加强高校师生了解散落在民间的传统医药。“我们计划把传统医药非遗纳入选修课,用责任和义务把珍贵的非遗文化保存下来。”
“很多好的医药技术大都存在于民间,由于历史、文化、管理等原因,这些技术的持有人往往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相关的历史、理论及方法的规范操作等无法进行深入研究。”一位苗医药传承人说,非遗进校园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了解非遗的欲望,促进对传统医药非遗项目的研究。(通讯员 张觅 记者 唐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