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传统文化进教材 中医药传承从娃娃实践课开始

2016年06月08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传统文化进教材 中医药传承从娃娃实践课开始

亲贝网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推广普及中国传统文化。2014年北京市中小学语文教材改版,内容增加了古诗词、京剧唱段等传统文化内容,率先让传统文化知识走进中小学课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5年全国25个省区市共500册省级版《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已研发完毕,如此大范围地推出标准化传统文化实验教材在国内首次,可见,重视传承,加快普及传统文化已成为社会共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进教材,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精髓,从小培养文化素养,以便在其成长过程中,更加有利对其人格、思想、境界的提升。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它还是生命与自然、哲学、理学等相互融合的独特学科,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学习推广中医药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也是我国研究生命科学奥秘必不可少、拥有自主产权的重要武器。从娃娃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接触中医药,是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本源。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是社会发展所需,也是中医药企业责任之在。地处医圣故里的仲景宛西制药,多年来积极推广仲景医药文化,建有中华医圣苑、中药材标本展室、百草园、仲景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大中院校及中小学生来企业实习、参观及学习。仲景宛西制药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授牌的“全国青少年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企业,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牌的”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企业,还是国家农业部、共青团中央授于的”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企业,为中医药的宣传教育搭建了平台。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宛西制药还接待了南阳建业小哈佛“走进百草园,认识中药材”幼儿社会实践课的一行小朋友们。

  

  

  

  成才从兴趣开始,兴趣从一点一滴的认识开始。从传统文化进教材,到国学热现象,再到仲景宛西制药提供的这样的平台,已形成了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良好开端,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会再次回归,再创辉煌。

  

  如今,中医药在国内被接受程度降低,因此,中医药文化的普及教育亟需进行,这是中医继续传承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年轻、稚嫩的孩子是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主力军,北京教材改版从源头上给中医注入强心剂,给中医打气鼓劲传播。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希望不仅仅是在北京普及,全国的普及推广其实更为迫切,以便促进中医药等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