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关于变更办公地址的通知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国际针灸合作委员会

办公地点现在已经搬迁至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同时为方便大家联系,固定电话已经变更

新号码010—58562339。特此通知。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824室

邮编:100035

电话:010-58562339

传真:010-58562339

邮箱:cngjzj@163.com

网站(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www.cngjzj.com/

博客(点击网址直接链接↓):http://blog.sina.com.cn/cngjzj

交通路线图 (点击观看大图)

到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一号楼行驶路线

机场线路1

从首都机场乘坐机场专线,在东直门站下车换乘地铁2号线开往西直门方向,在西直门站 C 口出站:

1、沿西直门内大街向东直行100米,右拐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2、向南直行50米,绕过 国二招宾馆 沿着中大安胡同向东到西直门南小街,向南步行到丁字路口即到国英园1号楼楼下。

机场线路2

从首都机场内乘坐机场直达西单的大巴,在西单站下车,乘坐出租车到西直门南小街国英园1号楼。

附近公交地铁:

公交官园站:107路,运通106路

公交西直门南:387路,44路,800内环,816路,820内环,845路

地铁车公庄:地铁二号线

地铁西直门:地铁二号线

公交车公庄东:107路,118路,701路

公交车公庄北:209路,375路,392路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百万中医:低价优质 务实便民

2016年06月30日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



百万中医:低价优质 务实便民


北京百万中医门诊部是全国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的先行者,近三十年来始终保持中医药特色传统,发挥名老中医技术优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间:2016-06-30  

作者:栗征


  北京百万中医门诊部坐落在百万庄大街21号院,占地400多平方米,内有6个中医诊室。走廊的墙壁上挂有出诊专家的详细介绍,李新吾、温振英、薛伯寿、高益民、陈二民……个个都是誉满京城的名医。原中宣部部长张平化曾为门诊部题词“名医荟萃”,确实所言不虚。

  百万中医门诊部创始人张藻南现今已经94岁高龄。1985年,她筹划开办一个专家门诊部,当时的想法是“老骥伏枥,再跑十年”,可没想到这一跑就是30年。30年前,别人说她搞资本主义,她说“门诊部是为人民服务”;30年后,门诊部历经风雨顽强生存,她说“我们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做了一点贡献”。

  发挥余热,创办中医门诊部

  1985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席卷着神州大地,各行各业如火如荼地开展市场化改革探索,然而医疗卫生领域却悄无声息。

  一年之前,张藻南办理了离休手续,卸任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之职。她对颐养天年的闲适生活感到很不习惯,总希望找点事做。她想到,北京有很多从各大医院退下来的名老专家,何不开办一个高水平、有特色的专家门诊部,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余热?一次卫生系统离休干部开会,她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原朝阳医院副院长刘琳、原儿童医院党委书记郭玉莲,她俩也有同感。“既然国家政策支持,那就办一个专家门诊部!”老姐儿仨一拍即合。

  打给北京市卫生局的报告很快批了下来:符合改革方向,填补社会空白,同意办。可白手起家谈何容易。关键时刻,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伸出援助之手,借给她们6万块钱和一辆轿车。1987年6月1日,北京中西医专家联合门诊部正式成立。崔月犁欣然担任门诊部名誉主任并为门诊部确定了服务宗旨:充分发挥传统中医特色和名老中医技术优势,发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精神;以病人为中心,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

  营业之初,条件艰苦。地板潮湿,库房漏雨,连桌椅板凳都是张藻南从各个医院要来的淘汰品。饶是如此,张藻南与刘琳还要共用一把破椅子。环境虽差,病人可一点不少。全国第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引起高度社会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予以报道。全国各地的患者,甚至还有一些海外华侨,都奔着京城名医前来求诊。环境虽简陋,但他们说:我们是来看大夫的,不是来看房子的。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颁布《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根据西城区卫生局的相关要求,门诊部更名为北京中医专家门诊部,性质为民办公助。2002年,根据新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管理办法,门诊部再次更名为北京百万中医门诊部,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

  汇集名医,发扬中医药特色

  百万中医门诊没有大型仪器设备,也能吸引各地患者,全靠中医专家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张藻南认为,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是门诊部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她说:“能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不断发展,靠的就是突出中医特色,树立名医招牌,以技术精湛取胜。”

  门诊部成立至今,坐诊专家从未少于20位,治疗鼻炎、不孕不育以及中医儿科、内科等方面名声在外。李新吾治疗鼻炎、裴学义治疗乳儿黄疸综合征、赵松泉治疗不孕不育、白世藻的号脉诊断,一度被称为门诊部的“四绝”。

  李新吾曾任北京市耳鼻喉科研究所副所长,他独创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症,疗效显著,深受患者信任。1990年前后,他在门诊部最忙碌时一天要看近300名病人。

  如今,耄耋之年的他每周四上午仍在门诊部出诊,半天内要看七、八十位病人。李新吾现在只在百万中医门诊部出诊,他说别的地方哪都不去,只有这里才是他的根据地。有不少专家拒绝了其他医院或诊所的高薪聘请,与百万中医门诊部同舟共济。这是因为张藻南特别尊重、爱护专家,对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关怀备至。

  逢年过节张藻南都登门慰问,如有患病必然第一时间探望。专家们参加社会活动,门诊部派车接送。张藻南还帮他们整理经验,出书立说。很多专家都说这个门诊部有人情味。儿科专家温振英深情地说:“我和张藻南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发扬中医药,走到一起。我看中她这个人,看中她的办医宗旨。我不为赚钱。”

  2003年至2005年,短短3年内,姚五达、赵松泉、屠金城、赵永昌、余桂清、谢海洲、于汇川七位专家相继过世。这对门诊部是巨大的损失。张藻南请来他们的传人弟子,以爱护、扶持的态度让他们充分发挥技术特长。“送子观音”赵松泉去世后,门诊部很快请来他的学术传承人陈二民,继续以“温肾滋养”促排卵汤等方药,让更多不孕不育患者喜得贵子。屠金城的女儿屠莲茹、赵永昌的儿子赵建一也成长为门诊部的中流砥柱。

  以民为本,保持“老八路”作风

  张藻南开办中医专家门诊部不久后,其他大大小小的民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二十多年过去了,不少曾经名噪一时的民营门诊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中消失。百万中医门诊部曲曲折折经营到今天,每年接诊1.5万人次,未尝不是个奇迹。张藻南觉得,门诊部之所以能在北京这样大的医疗市场中生存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民为本、坚守诚信。

  门诊部成立初期就千方百计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为解决“看病难”,门诊部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除日常门诊外,还抽调部分专家深入工厂、农村,开展联合办医,为基层卫生单位讲课、查房、会诊、举办学习班。近年来,市场压力日益增大,门诊部仍然着眼于工薪阶层,面向平民百姓,不开大处方,不开贵重药。薛伯寿等专家开方尤为简练,往往三五味药就解决问题,一周的药只需200元钱。一些老患者由衷地感慨:百万中医门部诊永远是“老八路”作风。

  门诊部大部分专家是外聘的,但他们在百万中医门诊部收取的挂号费却是最低的。为了保障专家的利益,门诊部与专家基本是二八分成。专家如有提价要求,提高的金额全数归专家所有,这也是对专家们的尊重与关怀。

  近几年,百万中医门诊部营业略有亏损。因为不是医保定点机构,常有患者拿着这里的方子到外面抓药。门诊部为进入医保做过种种努力,但规章制度是硬性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只有成为一级医院才能被纳入医保范围。百万中医门诊部尽管医术达到较高水平,但毕竟只是一个门诊部,进不了医保。“纳入不了医保,门诊部照常为人民服务,只要方便病人看病,比什么都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给我们这样的门诊部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张藻南院长说。